距离出租车抵达能力研究所,还有六公里。
金陵路的步行街上,虽然气温不算高,天也是阴森森的不见一点阳光,可依旧是走满了人。
不必说那取之不尽的游客,单是附近来务工的,就足够站满这条街了。
也难怪每逢佳节时,总要有志愿者作人墙,来代替那超负荷的红绿灯。
也不乏街拍的爱好者,聚集在这,只等着能扫到某个美若天仙的女女男男,好让自己大火一次,也算是大家互相成就。
真是可笑,至此来看,全国要有一半的相机,分别常驻在了这春深浦金陵路、天府太古里、长安不夜城等等,剩下那一半里的一半,又要往所谓的漫展扎堆。
这不,那街边视野最好又能遮风挡雨,被称为绝佳点位的地方,又挤满了闪光灯和三脚架。
那些网红和渴望成为网红的人倒也识趣,模样好的净穿些勾身材的衣服,脸上差些意思的也扮上奇装异服,只等着能一炮走红,管他是黑红还是什么,只要能开直播带货挣钱,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挨顿骂,又何妨,隔着网线,反正听不见。
只不过,架着相机的那群人里,有滥竽充数的臭棋篓子、也有正儿八经的街拍达人。
这其中粉丝最多,最德高望重的,便是那与多家奢侈品杂志签过约的汪中望。
被他一张照片捧红的网红明星,数量上甚至不亚于专业星探。他的前十年,都用在了树立自己地位之上,为了这个好身份,忍辱负重拍了许多自己不感兴趣的模特公式照。直到如今,已经业界知名的他,才有时间寻回自己的兴趣,那就是——素人街拍。
他热爱捧红素人,看着那些素人日后取得了无数成就的时候,甚至要比自己亲自获得时还要高兴。
“已经好几天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路人了。”汪中望已经大四十岁,微胖,留着艺术家的发型与络腮长须。旁边有不少他新教的学徒,他们倒是不挑食,只要有点特色,就什么人都拍。
“汪老师,你看那!”
突然有学生叫他,他先是不屑,因为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学徒经常这样大惊小怪,而后是疑惑,因为那路中间的井盖被人由内而外地顶开了。
最后才是喜出望外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