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商铺听说后,羡慕极了,纷纷将粮食运往永泽县,企图能够大赚一笔。
可就在他们以为自己能赚到钱时,县城内的粮价却逐渐暴跌,与此同时,县令下令开仓放粮。
县令深知,升米恩斗米仇,无偿施粥之事不可取。
恰逢地龙翻身,县城内满是断壁残垣,他便以工代赈,大肆兴修房屋,修补城墙,让城中百姓都能吃饱饭。
而且修建的房屋还会低价出售给修房屋的百姓。
这样一来,百姓能住上自己住的房子,还能领到粮食,更加没有百姓愿意去买那些高价粮。
粮价逐步被压低,百姓觉得粮价还能一降再降,而且他们能够通过干活吃饱饭,根本不用着急,大家也都在等降到最低再买。
这一来二去,便成了百姓、官府、粮商之间的博弈。
富户倒是可以将粮食再运出去,不过他们来时便已经耗费了许多人力财力,而且现下缺少人力,他们要再想将粮食原封不动运回,只会亏更多。
商人逐利,在能赚到一点的情况下,都不会傻到来回运粮食浪费时间。
而且时局瞬息万变,没有人敢打包票说等他们将粮食运回去后,那边的粮价一定能够稳住不跌,亦或者一次性将所有粮食全部出售。
无奈之下,众粮商只能选择低价售出,勉强保本。
因为这事儿,县令甚至还险些遭到那群富户围攻,出门都得带着一群衙役。
当然,这样做确实能够解决一时之困,但也极大影响了永泽县的信誉。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其他商人也没有更多的粮食带来永泽县,便是他们想防备永泽县,也得他们有东西值得别人惦记。
而县令以工代赈还有一个最惊喜的发现,他们挖出一条地下河,里面的水足够滋养整个县城,甚至还有多余。
县令将此事保密,同时又唤来那些富商,从其中挑选出几个老实的,将这些水专供着他们,售往周边的县城。
至于价格,自然也不能太高,否则县令又要将价格打下去。
富商怕得厉害,不得不从,而且他们还得捧着永泽县县令。
这一来二去,县令不但挽回之前的声誉,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