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际初露曙光,罗赋已整装待发,身后跟随着三百燕云铁骑,犹如一片乌云压境,却又秩序井然。他们即将踏上归途,返回那遥远而坚韧的燕州,每一匹战马的嘶鸣都似乎在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胜利的渴望。罗赋回望众人,随即一挥手,队伍便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去,只留下一串飞扬的尘土,在晨光中渐渐模糊。
与此同时,高句丽使团在一百羽林军的严密护送下,缓缓踏上了前往京都的旅程。这百名羽林军,个个身披红甲,手持长枪,宛如铜墙铁壁,将使团紧紧包围在中间,确保一路上的安全无虞。使团成员或神色凝重,或好奇地打量着沿途的风景,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未知前程的忐忑,也有对和平使命的坚定。
在这支队伍中,越平郡王却始终难以按捺心中的不满与焦躁。他的目光不时地瞥向谢六,仿佛谢六成了他心头的一根刺,不拔不快。越平郡王屡次寻机找茬,或言语挑衅,或暗中使绊,企图让谢六出丑。然而,谢六身为御前侍卫,身负皇命,行事自有章法,他始终保持着与队伍若即若离的距离,既不远离,也不完全融入,让越平郡王的种种伎俩都落了空,只能徒增恼恨。
相比之下,继平公主却显得温婉得多。在途中几次于郡城休憩之时,她主动寻机与谢六交谈,言辞间流露出对谢六一路护送的感激之情。公主的声音柔和而诚挚,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暖风。然而,谢六却始终是那副公事公办、不苟言笑的样子,仿佛他的心中只有皇命,别无他物。他礼貌地回应着公主,却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不领那份超越职责之外的情分。这份冷漠,让继平公主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无奈。
终于,那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宣告终结,高句丽使团一行人,历经风尘仆仆,终是抵达了这繁华鼎盛的京都之地。
早有快马如离弦之箭,一路飞驰,不曾片刻停歇,将使团即将抵达的消息传递至京中。故而,当使团缓缓行进至晋阳城外那座古朴典雅的十里亭时,便见礼部官员已恭候多时,他们身着华服,仪态端庄,仿佛是这京都文明的一扇窗口,向远道而来的客人展示着大懿王朝的礼仪之邦风范。他们是来提前向高句丽使团讲解注重的礼节的。
在那十里亭中,高句丽的使者们亦换上了自家国度那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