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六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他端坐席间,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一股子质朴与坚韧。当侍者手持酒壶,依次斟酒时,谢六轻轻抬手,客气而委婉地说道:“在下实在不善饮酒,还望各位见谅。”言罢,他微微低下头,脸上泛起一抹不好意思的红晕,仿佛是为自己的不合群而感到些许歉疚。
然而,座中的两位将军却是豪爽之人,他们非但没有因此为难谢六,反而对他的这份坦诚与真挚大为赞赏。罗赋哈哈一笑,声如洪钟,说道:“谢大人,不喝酒便是不喝酒,何须如此客气?我等武人,虽爱酒如命,却也最敬重那些真性情之人。”
杨忠进也附和道:“正是正是,谢大人能如此坦诚相待,实乃难得。来来来,咱们不聊酒事,且谈谈你那问道剑山的英勇事迹如何?”
谢六一听,心中不禁一暖。他自幼生活困苦,身边鲜有朋友,更未曾与人如此亲切地坐谈过。如今被两位将军当面夸赞,心中既是惊喜又是羞涩,脸上顿时红得像个熟透了的苹果。两位将军见状,更是觉得谢六是个妙人。他们相视一笑,哈哈大笑,那笑声中充满了对谢六的喜爱与赏识。
席间,灯火通明,烛光摇曳,映照着一众将士与宾客的脸庞。罗赋将军,身披铠甲,威严中透着几分儒雅,他举杯轻酌,目光却落在了座中的一位人物身上——那便是此次从边关护送高句丽使团至京都的钦差大臣,御前带刀侍卫谢六。
“谢大人,”罗赋将军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关于此次护送高句丽使团的重任,您贵为钦差,可有何指示或安排?我等自当竭力配合,确保使团安全无虞。”
谢六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谦逊又有自信。“罗将军言重了,我谢六虽承蒙皇上恩典,忝为钦差,但实则武功尚可,做个随团保镖倒是绰绰有余。至于带兵之道与邦交礼仪,我实乃一窍不通,全凭罗将军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他的话语中,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只有对罗赋将军能力的由衷认可。
罗赋听罢,心中不禁暗自赞叹。他感叹,谢六此人,虽武功高强,却从不以此自傲,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懂得分寸,不越权行事。罗赋心中原本还担忧,生怕谢六会借着钦差的身份,对使团的事务指手画脚,那般一来,这漫漫长路,怕是会困难重重,棘手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