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应阳县衙。
县令赵怀玉看到案桌上的几份拜帖,头皮都忍不住发麻。
永安州的六大书院,分别下来拜帖,说择日拜访应阳县,并询问才气贯府诗文的真迹在何处。
甚至就连南湘府的知府大人宋知命,也第一时间派人下帖,将在闲时过来应阳县,拜访这位大儒。
“我没有真迹,更不知道这贯府诗词出自谁手……”
县令赵怀玉揉了揉眉心,开口唤道:“朴正双!”
“爷!”
一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人,弓着身子,卑微地走了过来。
突然中年人‘哎哟’一声,脚撞到门槛,摔了个狗啃泥,然后他也不站起来,索性就跪着爬到了县令赵怀玉跟前:“爷,您有什么吩咐?”
“哈哈哈。”
县令赵怀玉大笑道:“你这家伙,走路咋不长眼睛,你看,摔的像条狗一样了吧?”
“小的就是爷的狗,汪汪~”
朴正双双手耷拉在胸前,模仿狗讨好主人的模样。
“你啊你,起来吧,本官有事情让你去办。”县令赵怀玉摆了摆手。
朴正双站起身,弯着腰悉心聆听。
“是这样的,昨天傍晚,不是有才气贯府的诗文现世,引动天地异象吗?其他县的书院,都说是咱们应阳县出的,但树德书院还没有任何来信……”
“我看过县志,三十来年前,树德书院的老院长驾鹤西去,曾作出过一首才气贯州的诗文,当时第一时间便通报给了县衙,怎么这次才气贯府……却藏着掖着?”
县令赵怀玉略微有些不满。
但他也没有办法。
书院出自儒家圣院,而县衙是治民的官府,跟圣院是两个体系,所以他也没办法号令书院。
甚至书院的院长,跟他还是平起平坐的存在。
“才气贯州的诗词文章,大禹各地时有出世,算不得稀奇,但才气贯府的诗文,却尤为稀缺,或许树德书院存了一些私心……”
朴正双稍作思考,说出了他的观点。
“小气!”
县令赵怀玉不满地冷哼了一句,道:“正好书院夫子将虎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