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微风正好。
细细的柳枝从书房外的窗户探进来,一朵杏花随风飘落在信笺上。
李长吉展开信笺。
先是一些问候的话。
“长吉兄,见字如晤。”
“去年听闻兄长患了癔症,我在千里之外也十分担忧,可惜实在太远,无法看顾。”
“欣闻兄长身体大好,我也倍感欣慰。”
“兄长自幼专擅词章,只是去京以来,许久不曾听过兄长新作,甚是遗憾……”
然后,才说到正事。
“兄长问及地方事务,我所知不多,仅略微通晓本地情况。”
“自德宗以来,本地僧道之流便日益增加,尤其各寺庙僧产更是扩张极速,许多人以身家投靠寺庙,以求免除税赋,地方征税困难,主官也常为此忧虑。”
“此外,今上即位至今,朝上仍是宦官独大,如德宗晚年一般,今上专宠内臣,言路闭塞,地方奏折都要经内臣筛选后辗转呈上,许多奏折得不到批复。”
“如今地方官员于政务上步履维艰,受豪绅、藩王掣肘,又有诸般苦楚,不足与外人道,兄长谋缺,未必明智。”
李长吉微微摇头,洒然一笑,继续翻阅。
“然兄长所提及寿数问题,不在我职责范围,我实在没有过多的关注。”
“只是听人说,各县长寿老人,近年死去甚多。另,人命案件也有所增长,民间戾气大盛。”
“我所交游范围内,有许多长辈未及知天命便都故去,原本我未曾注意,只是听兄长提及后,察觉有些异样。”
“请兄长见教。”
“沈子明 再拜”
李长吉略作思考,抽出一张纸,誊写回信。
“子明,见字如晤。”
“我自幼读圣贤书,原以为可以济世安民,自从因家父名讳,仕途受挫后,便有所自省。”
“离京至今,已没有那般心思。”
“只是屡屡见到众生疾苦,心有不忍。”
“子明应当记得,我曾与你提及凉山见闻,后来赴京,便没有再与你聊过此事。”
“实际上,我在京城所见,更甚于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