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一个庞然大物,伴随着中国的腾飞,城市化发展愈加复杂。地表,可见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地下,蜿蜒复杂的地下设施让城市凸显出立体化的属性。河流、湖泊、摩天楼的地基、复杂的地铁系统正在让城市地下施工变得困难,小直径盾构机应运而生。
时代在发展,盾构机技术也在发展,沪上盾构研究院正在面临一个难题。
“这是一条全长约600、平均覆土厚度约7的雨水管渠。工程将采用φ294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隧道成型内径20,管片外径φ265,目前设计上遇到的难题是,受施工地形限制,从始发井开始约70有一处转弯半径12的s型急曲线,为了顺利完成急曲线施工,我们在该产品设计中将采用摆动工法,“s形”转弯技术设计如下……”
s形摆动工法,这在盾构施工中是超级难题,尤其是在沪上这样的城市,城市人口密集,地上及地下施工环境复杂,一旦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产品在设计之初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彻底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直径294土压平衡盾构机的设计已经很成熟,问题就在于这个s型转变,这在国际上尚未有过先例。”
姜金发以求助的眼光看着这位从华隧智能借来的高人,多年来,沪上盾研与华隧智能一直是智能盾构领域两大先驱,此次强强联合能否解决盾构施工史上的难关?要知道,这样的施工案例一出,不仅是国内,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
面对众多专家的关注,汪承宇不紧不慢地站起来,他指着投影屏上的“s”形转弯技术展示导图说道:“采用摆动施工法,关键在于铰接装置是否可靠,我们将通过安装铰接装置,增大盾构摆动角度,最终实现盾构机左右摆动角度103度、上下摆动角度05度。另外在管片设计上要做好应对措施,为了防止急曲线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荷载,采用钢制管片取代原有的混凝土管片。将急曲线段管片宽度从800改为208,考虑到盾构机盾尾拼装管片时所需的空间,急曲线段的管片外径就缩小70。这一数据有待论证,问题是我们能否采用虚拟施工的方法从头到尾验证这个推论。”
汪承宇感到自己老了,过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以一己之力解决,如今则需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