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搞人工智能都是出了点儿成果立即拿到市场上去检验,遇到问题事后再一点点的升级改进。咱们这位江总是成果出来了在手里攥着捂着,生怕别人知道。”
柯静曼也看出来了,李墨曜很受江伦的信任,一些不太方便说的话也不再避讳了。
李墨曜看得出来,这份抱怨绝对由来已久,已经达到积怨很深的地步了。怪不得这对夫妻感情看上去不怎么好,天天在一起工作,一点儿秘密也没有,就是想找点儿想象力空间也难。长年累月下来,什么浪漫和激情都磨没了。就像一台运转了二十年的发动机,你说它耐用也行,说它是破烂儿也对。
“那,咱们企业靠什么吃饭啊?”
李墨曜特意用上了“咱们”以增加亲切感。
柯静曼似乎并不想隐瞒,没有感情地说道:“好时代。”
“……”
还真是直截了当。
像ass这样的企业地方扶持一定会有,连工先锋都有呢,不过仅靠扶持怎么可能活下来?
“你没发现市场上现在鱼龙混杂嘛,有些人想要技术我给授权就是了,反正得给钱!”
“哦……”
这倒是一大块收入,同样的业务工先锋也干过,没办法,为了活嘛。授权不代表全权出让,有点儿像承租,是有租期的,到期了还要付钱的。这几年不管是大公司也好,小型创业也好,谁不把着眼点放在ai上就是落后,只不过前途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又是一条千军万马挤上来的独木桥,争渡,争渡,千万里挑一。
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但李墨曜敢保证,99的创业者先死在路上,如果工先锋不是出来的早,那也是99中的一员。
大公司实力雄厚,即使失败了仍然于主业无损,所以市场上同类产品厮杀得厉害,看似消费者得利的局面,却损害着健康的市场环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西方几百年才玩转的资本体系不可能几十年就彻底融入中国的土壤里,面对困局,只能各安天命。
“可即便如此也不一定非得去造车吧,造车是一年很烧钱的事,新能源汽车领域厮杀得厉害,国内能盈利的企业也就那么几家,你们需要很高昂的准备金。”
柯静曼犹豫了一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