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都回到58年了,我还不能躺平 > 第133章 挣工分(2/3)
一亩地200斤左右吧,就这还是好的呢,当然这里说的是实际产量。

    再加上要上交一部分公粮,这个年代的人很淳朴,交的公粮的是自己打得最好的粮食,颗粒饱满的都交上去了,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不过今年开始吃大食堂了,这些以后都是队上交到公社,社员只拿工分就行。

    这就要说道这个时代的农村不是以村为集体的,而是是“生产队、大集体”的年代,农村形成了“公社—大队—生产队”管理模式,村子是一个生产大队,再划分出几个生产小队,像易家村那样的大村子,划分出了4个生产小队,也就是最小的生产单位。

    农村早已实行了工分制,也就是集体劳动评工记分,每天早晨、上午、下午,生产队长都要安排农活,社员出工干活,到了晚上,记工员按出工时间或按劳动量给每个劳动力一一记工分,最后逐月累计,交由生产队会计核算,家家户户便可按所得的工分进行分配,分粮、分钱。

    你家的劳动力少粮食分的就少,当然可以和队上借,这就属于超支户了。

    “超支户”没有粮食分。

    生产队分粮食的时候一般有3个人,一个是生产队队长,一个是生产队会计,一个是生产队粮管员。

    生产队队长负责监督,生产队会计负责结算,粮管员负责称粮食。分粮食是按照工分来分粮食的,你家工分多粮食也就分的多,他家工分少分的粮食自然少。

    生产队安排活一般由副队长分管,他会根据每个人身体、特长、力气来分配生产队生活。

    就说春耕生产吧,有施肥、耕田,选种、播种、现在牲畜少都需要人来弄,副队长就会安排会犁耙耕耖正劳动力耕田,老人技术好播种,妇女负责选种,后生小伙子姑娘负责撒肥。

    双抢是生产队最忙的季节,不要说没有力量的老人有活干,就是小孩子都有活干。老人可以铲草,纠稻草,放牛、捡麦穗,守粮食,就是工分不高,老人最多与妇女同低分,干一天活最多计5分工分。

    有的老人真的没有能力挣工分,那肯定是儿子养。

    如果儿子儿媳妇在生产队工分挣的少,加上孩子老人多,也就是说干活的人少,吃饭的人多,那么肯定要超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