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破解这些符号和数字的含义。”林宇说道。
回到警局后,技术部门的专家们立刻对笔记本展开研究。首席专家李博士仔细观察着笔记本上的内容,他首先注意到符号和数字之间似乎存在某种间隔规律,部分符号会重复出现,而数字的范围相对固定。他推测这可能是一种替换加密法,即每个符号或数字代表着另一个特定的字符或数值。
为了验证这个推测,李博士决定从出现频率最高的符号入手。他将所有符号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发现其中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符号出现频率极高。在常见的加密语言中,出现频率高的字符往往对应着常用字母,比如在英语中,字母“e”出现的频率最高。李博士尝试将三角形符号替换为“e”,然后开始逐步推导其他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然而,仅仅确定一个字符远远不够,整个加密体系复杂而庞大。随着研究的深入,另一位专家王教授发现数字与符号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联。某些数字似乎是作为符号的索引,或者是在特定的位置上改变符号的含义。他们通过反复尝试和推理,逐渐构建起一个初步的解密框架。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矛盾和无法解释的地方。例如,按照当前的解密思路,某些组合形成的单词毫无意义。
李博士意识到,可能存在一种额外的加密层次,也许是一种密钥或者特定的算法,用于调整符号和数字的实际含义。此时,一名年轻的技术警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他发现笔记本上的符号和数字排列似乎与日期和时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他们尝试将日期和时间的信息融入解密过程,以时间为线索重新解读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这一思路为解密工作带来了重大突破。他们发现,在特定日期对应的页面上,符号和数字的加密方式会发生细微变化,而这些变化与一个隐藏的循环规律相关。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成功破解了笔记本上的部分符号和数字。原来,这些符号和数字是一种加密的通讯方式,记录了“暗影联盟”成员之间的一些简单信息交流,其中提到了一个交易地点和时间。交易地点是在城市东郊的一个废弃码头,时间是今晚凌晨三点。
与此同时,林宇接到了线人的电话。线人表示有重要线索要提供,希望能与林宇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