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描述为“膏油之子”,象征着他的祭司职分。他通过自己的牺牲和代求,保证了信靠他的人的救赎。基督的祭司职分在三个阶段实现了神与人的约:基督的升天和在天上的圣殿中开始他的祭司职分;日常的调解,即通过神的宽恕和神律法的精神内化;最终的净化,即在末世审判和救赎中的完成。
旧约祭司制度与新约祭司职分的区别:旧约中的祭司主要供奉的是作基督预表的牛羊,而新约中的祭司主要供奉的是罪人所经历的基督。在新约中,我们不是将基督献给神,而是被献到基督里。旧约中的祭司制度是暂时的,无法完美地转化人心,而基督的牺牲和死实现了律法的目的,使人们得以进入神的圣境。
基督的三重职分:基督不仅作为祭司,还身兼先知和君王的职分。作为先知,他通过话语引导我们走向正直的道路;作为祭司,他通过牺牲和代求保证了信靠他的人的救赎;作为君王,他创造了国度,继承了上帝的统治权柄。
旧约与新约的对比:旧约中的祭司制度是基于律法的,而新约中的中保职分是基于恩典的。新约超越了旧约,因为旧约存在瑕疵,而新约是更美之约的中保。
总体而言,旧约祭司制度与新约基督中保职分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一种从暂时到永恒、从律法到恩典的转变。基督的牺牲和代求不仅解决了旧约中的问题,还为信徒提供了最终的宽恕和净化。
金牛犊事件中摩西的代赎精神如何预表基督的终极救赎?
在《出埃及记》32章所记载的金牛犊事件中,以色列民严重背离正道。他们铸造金牛犊并加以崇拜,这是对上帝的严重亵渎。摩西作为中保,两次为百姓求情。第一次,他站在百姓的立场,努力劝说上帝;第二次,他站在神的角度,表达对百姓罪过的痛心。摩西的恳求体现了他对百姓的深切关怀,甚至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作为祭赎,代赎以色列民的罪,他请求上帝从神的册子上抹去自己的名字。然而,摩西的请求被神拒绝,因为唯有耶稣基督的牺牲,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类的救赎。
摩西的代赎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预表了基督的终极救赎。摩西为他的子民代祷,这一行为预示了基督大祭司的代祷角色。在金牛犊事件后,摩西甘愿为百姓的罪献上自己,这无疑预示了基督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