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守着,以防夜雨突袭。遇上阴天,家家户户抱出干柴,在场地四角生起火堆,用烟熏来驱散湿气,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收成。
药材炮制更是精细活,胡秋水言传身教,演示如何切片、蒸煮、烘焙。村民们认真学习,从生疏到熟练,作坊里终日弥漫着醇厚药香。
为把药材卖出去,胡秋水带着村里能说会道的几人,拉着满车样品前往县城。初到县城,人生地不熟,药房掌柜们瞧他们一身粗布麻衣,多有轻视。胡秋水不卑不亢,拱手行礼后,将精心整理的药材样本摆开,详述种植过程艰辛、品质把控严苛。有掌柜质疑,他便当场拿出药典古籍佐证,还许下售后保障承诺。终于,一家小药房愿意试销,胡秋水抓住机会,让村民把首批药材包装精美,亲自押送。用药后,疗效显着,口碑渐起,其他药房纷纷抛来橄榄枝。村里趁热打铁,成立了自家的药材商号,制定统一标识、包装,还在县城租下铺面,派专人经营。随着生意红火,村子日益富足。胡秋水没忘本,他用盈利修缮学堂,请来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研习药理;又翻修村里道路,方便药材运输;还设立互助基金,哪家遇困,大伙援手帮扶。
村里年轻人看到药材种植的奔头,主动向长辈、胡秋水请教。农闲时,大伙聚在祠堂,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种植心得、养护窍门,新技术、新法子在交流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