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还时不时拿根树枝在地上跟着写。一堂课下来,胡秋水收获颇丰。等孩子们都散去了,他磨蹭着走到老学究面前,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先生,我好多字词都念不准,您能不能教教我?” 老学究推了推老花镜,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见他一脸诚恳,又透着股子好学的劲头,便点了点头:“行,你想学啥?”胡秋水赶忙说道:“就先从平常说的那些词儿学起吧,像‘吃饭’‘睡觉’咋说。” 老学究笑了笑,开始耐心指点:“‘吃饭’咱这儿叫‘咥饭’,‘睡觉’就是‘困觉’。你跟着我念,咥饭,困觉……” 胡秋水跟着一字一句地学,反复念叨,直到发音标准了些,才满心欢喜地跟老学究告辞。
从那以后,只要老学究开课,胡秋水必定早早到场,风雨无阻。不仅学《三字经》《千字文》这些经典,更是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学究请教方言里的生僻词、俗语,还把学到的内容都用小本子记下来,晚上回到家,就着昏黄的油灯反复温习。日子一天天过去,胡秋水学方言学得越发刻苦。白天跟着家人劳作时,嘴里也念念有词;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在脑海里回想白天学到的新词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日的苦练,他感觉自己对方言的掌握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这天午后,阳光暖烘烘的,村里的孩子们聚在打谷场上玩耍。胡秋水干完家里的活计,也溜达过去。刚到那儿,就瞧见一只大黑狗冲着孩子们汪汪叫,几个胆小的孩子吓得直往后躲。胡秋水瞅准时机,想用新学的方言镇住场子,便大声说道:“那狗子忒凶咧,都别靠前。”这话一出口,周围的小伙伴们先是一愣,像是没反应过来。紧接着,大家哄堂大笑起来,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拍着手喊道:“秋水哥,你这方言说得越来越地道啦!” 其他孩子也纷纷附和,夸赞声此起彼伏。胡秋水心里那叫一个美,像是吃了蜜一样甜。被小伙伴们这么一夸,他学习方言的劲头更足了。趁着大伙兴致高,他又跟孩子们聊起天来,从村里的趣事说到山上的野果,一口流利的方言,让他彻底融入了孩子们的小圈子。
有了方言这把 “钥匙”,胡秋水在村里的社交圈一下子拓宽了不少。以往对他还有些疏离的村民,如今见他能操着一口地道的本地话唠家常,态度也变得热络起来。这天,村里的猎户张大叔扛着猎物回村,胡秋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