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愈发得心应手。去集市卖自家种的菜时,他能用方言和买家讨价还价,把菜夸得天花乱坠,总能卖出好价钱。帮母亲去隔壁村换布料,也能和对方的绣娘聊得投机,不仅换到了心仪的布料,还学到了几手简单的刺绣针法。家里人看着胡秋水的变化,满心欢喜。父亲欣慰地说:“儿啊,你这学啥像啥,往后咱家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胡秋水笑着回应:“爹,这才刚开始,往后还有更多好事等着咱呢。” 有了方言这个有力武器,胡秋水对未来在明朝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也更加期待接下来还能解锁哪些新技能,开启怎样的精彩篇章。就在胡秋水为自己方言小有成就沾沾自喜时,新的挑战来了。
村里来了个外地的货郎,操着一口胡秋水完全听不懂的外地口音。货郎在村子中央摆开摊子,叫卖着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儿,引得孩子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胡秋水也凑过去,本想打听打听外面的消息,可一听货郎说话,顿时懵了。那叽里呱啦的声音,像是加密的密码,他一个字都破译不了。看着其他村民还能和货郎比划着交流几句,他心里别提多挫败了。回到家,胡秋水静下心来思考,他意识到,仅仅学会本村的方言还不够,明朝疆域辽阔,各地口音千差万别,如果想要走得更远,还得接触更多元的语言。于是,他给自己定下新目标:在巩固本村方言的基础上,尝试学习一些周边地区常用的方言词汇,为日后闯荡更大的世界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