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婶走后,胡秋水又对着孩子们念叨:“瞧见没,这就是咱学草药、存药材的用处,关键时刻能帮乡亲们排忧解难。” 孩子们重重点头,对这药柜、对这些草药愈发敬畏。
晒完药材,把它们一一归位时,二蛋发现药柜底层放根茎类药材的一格,湿度有点大。胡秋水皱眉:“这可不成,药材受潮,药性得折损不少。” 大伙商量一番,决定在药柜底层铺上一层生石灰,既能吸潮,又便宜易得。
生石灰刚铺好,村里的木匠李叔来了,他端详着药柜,啧啧称赞:“你们这药柜做得精巧,就是还缺个名分。” 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块打磨好的木牌,上头刻着 “济世药柜” 四个字,字体古朴苍劲。原来李叔听闻大伙打造药柜,特意抽空做了这牌子。众人欢喜不已,把木牌稳稳挂在药柜上方,刹那间,药柜仿佛更具精气神。
日子悠悠过去,药柜在药房里恪尽职守。一日,县城里一位老郎中听闻村子里有这么个用心的药房,特来造访。老郎中在药柜前驻足良久,看着那些刻字、标签,不时点头。他从药柜里取出几味药材,放在鼻下轻嗅,又仔细查看色泽、质地,而后赞道:“小小村落,竟有如此规整精致的药柜,药材炮制、存放皆有章法,难得!”
胡秋水忙拱手请教:“先生谬赞,还望您多指点,让咱这药房更上一层楼。” 老郎中捻须微笑:“你这药柜,可再添些辅助分类之物。比如,在抽屉里隔出更小格子,放些细碎香料、矿物药材;再备些小木盒,把珍贵药材单独收纳,防串味、防损耗。”
众人如获至宝,赶忙依言而行。找了些轻薄木板,胡斐精心切割、组装,在抽屉里隔出一个个精巧小格;二蛋跑回家,翻腾出几个闲置小木盒,打磨光滑,摆进药柜。小樱桃则用彩纸给小格子、小木盒贴上标记,注明药材名称、功效,药柜内部愈发井井有条。
又逢集市日,村里不少人去县城赶集,顺便帮药房带些草药去卖,试试销路。胡秋水把炮制好的药材精心包好,放进药柜自带的几个小木箱,嘱托大伙:“咱这药材品质不差,到了集市,别怯场,如实给人介绍功效、用法,准能受欢迎。”
众人到了集市,在角落寻了块空地摆摊。起初,城里人瞧他们是乡下人打扮,没太在意。小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