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客商轻抚茶盏,缓缓说道:“胡老弟,你既有志把药堂开成连锁,打响品牌便是重中之重。不妨编些通俗易懂的药堂故事、药材传说,印成小册子,在各处茶馆、书馆、集市发放,让人一听一看就记住。再者,培养自家的坐堂郎中更是关键,唯有医术精湛,方能留住顾客的心呐。”
胡秋水如获至宝,赶忙一一记下,一回村就立刻着手实施。他恭恭敬敬地请来村里的老学究,备好笔墨纸砚,恳请道:“老学究,还得劳烦您帮忙,把金银花、柴胡这些常见药材的故事编写成册,往后好叫大伙知晓咱药材的妙处。” 老学究欣然应允,没几日,便洋洋洒洒写就数篇,还配上简单生动的插图。胡秋水拿着稿子,满心欢喜地奔去县城书局印刷。
与此同时,小川子、小樱桃等小伙伴们也没闲着,每日跟着老郎中,专心致志地学习基础的中医医学知识。小川子读书识字不算多,时常为了认全医书上的字愁眉苦脸,可一想到日后能当个治病救人的郎中,又咬牙坚持。小樱桃则聪慧许多,不仅学得快,还常向老郎中追问药理药性,预备日后成为药堂的中流砥柱。
村里的孩童们受此氛围影响,课余时间也不再只顾着贪玩,常结伴跑到药堂,围在胡秋水身边,听他讲药材知识。胡秋水也乐意,拿起一株草药,便开始滔滔不绝:“孩子们,瞧这株黄芪,它可是补气的好物,人要是身子虚乏无力,用黄芪煮汤喝,能提不少精气神……” 一颗小小的医药种子,就这样在这片土地上,悄无声息却又生机勃勃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济世药堂,宛如那领航的船只,在明朝的商业与民生之海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它承载着众人的梦想与希望,每一日的忙碌、每一次的谋划,都是在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胡秋水望着药堂里来来往往的乡亲,心中满是笃定,他知晓,前路漫漫,挑战重重,但只要大伙携手并肩,那充满无限可能的远方,终有一日会抵达。
随着药堂声名渐起,来问诊抓药的人愈发繁杂,不仅有本地的村民,偶尔还有些行商过客。一日,药堂里来了位身着绸缎华服的中年男子,瞧着气度不凡,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厮。男子踏入药堂,微微蹙眉,似是对这乡村药堂的环境略有不满。
胡秋水赶忙上前,拱手行礼:“这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