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打造一些特殊的零件,您看能不能帮忙?”胡秋水走进一家铁匠铺,礼貌地询问。
铁匠师傅打量着他们,疑惑道:“啥样的零件?你们先说说,我瞅瞅能不能做。”
任一鸣连忙拿出草图,“您看,这个齿轮,齿要均匀,咬合紧密;还有这个杠杆,得用结实的钢材,承受得住拉力。”
铁匠师傅皱着眉头,“这活儿可不简单,材料也得讲究,你们要这干啥用啊?”
胡秋水笑着解释:“师傅,我们想做个新奇的农具,帮乡亲们种地,您就当是行善积德。价钱好商量。”
铁匠师傅这才勉强答应:“行吧,我试试,不过做不好可别怪我。”
零件制作过程中,问题接踵而至。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尺寸也总是出现偏差。两人只能一次次地返工,耐心地和工匠们沟通。
“师傅,这齿轮的尺寸不对,再小一点,不然和其他零件装不上。”任一鸣看着刚做好的齿轮,无奈地说。
“哎呀,已经很费劲了,你们要求也太高了。”铁匠师傅嘟囔着,但还是重新拿起工具。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零件终于陆续制作完成。接下来就是组装,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两人在医馆后院搭起了简易的工作台,小心翼翼地将零件组装起来。
“秋水,把那个杠杆递过来,小心点,别碰坏了。”任一鸣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零件,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胡秋水双手捧着杠杆,缓缓递过去:“任大哥,你看这样装对不对?”
随着最后一个零件安装到位,新型犁终于组装完成。两人满怀期待地将犁拉到郊外的农田,准备进行第一次试验。周围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都纷纷赶来围观,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怀疑。
“这俩后生搞的啥玩意儿?能比咱用了几十年的犁好使?”一位老农疑惑地说。
“谁知道呢,看着怪复杂的,说不定就是个花架子。”另一个人附和道。
胡秋水和任一鸣没有理会众人的议论,他们将牛套上犁,深吸一口气,发出了前进的指令。牛缓缓向前走去,犁铧轻松地切入泥土,翻起的土壤均匀而整齐。
“成功了!”胡秋水兴奋地跳了起来,紧紧握住任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