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淩县、淮阴、盱眙、东阳、广陵、堂邑。
郯城建罝始于郯国,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 418 年、癸亥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 355 年、丙寅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郯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秦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秦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郯县建置盛期之一。
秦嘉派出朱鸡石部的同时,又派三员女将“秦嘉夫人”朱妤、“董緤夫人”秦熹、“朱鸡石夫人”董缨率部攻打鄫国故城所在地兰陵。
鄫国亦作“缯国”,相传少康中兴夏室后,封次子曲烈于缯地(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西北)。
曲烈于缯关建立部落方国,因国境北依沂蒙山区,南接黄淮平原,东西泇水环抱,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适宜桑麻生产,多产丝麻织品“缯”,故名“缯国”。城邑在今兰陵县向城镇的鄫城前、鄫城后两村之间,近似方形,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
鄫国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一千四百年,于鲁襄公6年(公元前 567年)灭于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