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家后院有一个小人国 > 第138章 蔡家舅舅卖假货(3/4)
地方。

    他的太阳伞和垃圾桶的钱不得都算上?

    然后出摊——逃跑——出摊这样循环持续一个星期。

    村里留守老人分成几个部分,第一批队是作坊大队,基本上身体健康,手脚麻利,50-70岁的老人都选择去作坊打工。

    60-70岁阶段的老人,子女正是用钱之际,自己又体力不够,无法继续高强度的建筑类工作。而作坊里平均工资可观,没有像其他作坊那样。当他们熟练后工资高,也没有暗戳戳降价。

    他们的工资从1200-1700升到2600-4000时,作坊的空调,点心和饮料还是一如既往。

    一开始确实有老人偷偷摸摸拿走,回家吃,摸鱼蹭空调的也不少。

    时间一长,大家都慢慢少拿点心饮料。都是村里的人,你拿了别人想吃时没有,或者你拿多了我拿少了,有矛盾。

    串门时看到你家里有作坊点心饮料,当场人家不说。可是背后人家怎么说,都能猜得出来。

    大家几乎都在作坊里工作,随吃随拿不好吗?

    吃不了坏了,扔了还是喂家畜家禽大家都知道。一次两次没看到,次数一多……

    作坊里包吃不包住,赚的钱都差不多能存下来。有老人合计了一下,觉得比外头子女还好着,甚至比种菜养鸡鸭出去卖也比不过。

    “你家要叫孩子回来?”

    “可不是,我问过了,他们的计件比我们这里还低。”

    “那回来也好。”

    第二部分是种地大队,从村里四大菜农带领下的成品菜和菜秧以及草莓园。他们的工作都差不多,主要是工作内容。

    依托土地,他们拾回当初的岁月记忆。

    富足的经济条件让美丽的乡村风貌展露无遗。因为缺钱产生短视行为,坑己坑人的举动没有出现。

    部分大有潜力的乡村景点恰恰是因为这些小问题而黄了。

    比如最普遍的停车问题。

    辛辛苦苦花钱修的停车场免费给游人用,还时不时遭压坏,需要维修。一开始还能忍,随着时间流逝,景点没有获得足够经济收入时,大家开始不满。

    这时如果是独资或者几个合伙人的还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