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学堂念书的娃娃。”
姜里正心里琢磨着,村里的孩子大多大字不识,识字总归是有用的。就算不能考取功名去做官,能识字算数,找个营生也容易些。就说村里卤肉铺子招的那几个娃,都得识字算数,听说每天晚上还能跟着长盛学习,这可是多大的福分啊。
姜里正开口说道:“老哥啊,咱有条件还是得让娃娃们识字。不往远处说,咱村唯一的秀才,你家长盛不也谋了个文书的活计?就说你家卤肉铺子,招人的时候不也得要能识字算数的。”
姜老爹长叹一口气,说道:“大家伙儿手头的余钱还是不够啊。要是有些积蓄的人家,早就把孩子送到镇子上的私塾去念书了。咱们普通农户人家,实在承受不起这花销。”
姜老爹对这事儿最有感触,自家就是因为供孩子读书,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底,也渐渐入不敷出了。
两位老人原本因为享用了美食而高涨的情绪,一说起这读书的事儿,又都唉声叹气起来。
如意思索了一番,出主意道:“要不咱在村里建个私塾,请个先生来?如今大家都知道,卤肉铺子往后招人要识字算数的,这活计一个月能有五百文呢。相比之下,出点束修钱,家里有点闲钱的同村人应该也乐意。就说咱家杉子吧,要是把他送到别的地方读书,他年纪这么小,我们也不放心。”
一旁的老姜头,之前听两位老伙计唠读书的事儿,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压根插不上嘴。这会儿听如意说起要在村里开私塾,心里也觉着这是桩好事。
他想到了自家院子,忍不住开口道:“要我说啊,倒也不用花钱去建啥私塾。我家空房间多得很,我一个光棍汉,哪儿住得过来这么多屋子,那些空房正好能拿来做私塾用。”
想当年,老姜头的爹娘知道自家儿子有些缺陷,就拿出积攒多年的积蓄,给他盖了个宽敞阔气的院子,本想着能在说亲的时候给儿子添些底气,可谁能料到,最后还是没能如愿。
姜里正听了,赶忙说道:“老哥,你家房子用来做私塾,村里娃娃们交的束修,咱可以拿出一部分给你当租金。”
老姜头摆了摆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那些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你们不知道,我每天回去,看着冷冷清清的房子,心里也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