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徽这几天很忙,之前从来不跑书坊的他,连着好几日住在书坊,和书坊的管事沟通需求,还要到处收集文章,他深感力不从心,加上家里的两个小的都不向着他,更是心力憔悴,短短几天,人都消瘦了一圈。
好在报纸顺利出版,出于保守起见,他只印刷了两万份,没想到第一日便全部卖空。傍晚时分,听书肆的掌柜汇报今日的情况,他心下十分宽慰。
“今日所有报纸全部售罄,还与几家书院谈好了每日固定份额供货”
宋文徽听完:“好,太好了!总算是辛苦没有白费,做到了我给苏公的承诺,赶紧差人去报于苏公。”
手下人匆匆领命出去了。
宋文徽继续吩咐后面的事:“把印刷量加到五万份,明日书肆多多加派人手。”
报告的掌柜看着宋文徽兴奋的神色,欲言又止。
宋文徽注意到异常,问道:“怎么,还有何事要禀?”
掌柜:“今日除了我们,还有另一家报纸售卖,叫《长安日报》,一日便全部卖空。”
宋文徽心下一凛:“长安日报?是哪家书肆?”
掌柜摇头:“不知,只是”,掌柜的一边说一边把头压得更低:“只是那报纸上有一篇是大少爷的署名”
宋文徽猛地站起身来:“什么?”
掌柜的以眼神示意旁边的小厮把长安日报拿给宋文徽。
宋文徽接过来,急切的翻看,越看越心惊,虽然他已常年不曾管事,但有眼睛的都能看出,这份报纸的可读性要大大高于自己的报纸。
看到长安日报上宋济帆的署名,一时间气血都往头顶涌,愤怒至极。
“马上回府!”
长安日报第一版上有宋济帆的文章,也是意料之外,宋济帆在出版前一晚差人送来,是他过往的一篇文章,才被她收录。
宋济帆才情横溢,文风稳重大气,精通历史,善于引用圣人之言,他的文章颇有古韵。他托人给顾秋白带了口信:宋家于姑娘有愧,此文章若是需要,请尽情使用。
顾秋白也就不客气的收下了,这才造成如今宋文徽看到的局面。
宋文徽回到府内,大门敞开。一队不速之客正站在宋府门口,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