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个限时的藏书馆。
春在堂自然不止卖漫画,四书五经,名人传记,过往真题,即使是春在堂出品也与其他书肆大差不差,但这些都是举子们最需要的东西。
皇帝只说停业整顿,不让卖东西,没说不准她免费借阅啊。
她也想和未来的潜在客户结个善缘。
没想到这次,宋卿卿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她正打算和陈海商量,给商户们单独划分一片区域,就像万国来朝时那样。
集中所有举子所需要的笔墨纸砚,生活用品类别,都标注上长安商会的名号,凭考生身份可享受超低折扣,为整个长安商会赚得声望。
当然,春在堂也必须在内。
听了顾秋白的想法,宋卿卿思忖一会,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藏书阁一事,陈海那边一定有合适的场地,端看他是否愿意出借,但对他而言,长安商会自然更为重要。
我们可以在商会中进行公开招募,藏书阁内也不止需要书籍,场地,桌椅,人员,笔墨纸砚都需要补充,让其他商户参与进来,大致能够十拿九稳。”
宋卿卿的脑子就是好用,顾秋白与她一拍即合,陈海很快就收到了宋卿卿的计划书。
计划书作的十分详尽,包括所需品类,场地选择,优势,大致投入金额这也是顾秋白教会宋卿卿的,虽然她自己从未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
给宋卿卿大致描述后,她也就能够举一反三了,在这一方面,宋卿卿一点就通。
和宋卿卿预估的一样,商户们很乐意参与此事,春闱三年一次,举子们的好感,未来必定相当值钱。
经过精挑细选,最终定下了数家长安老字号。
陈海的执行力也不是盖的,在画院开学时,藏书阁的选址已经定了下来。
而后便是具体工作,名人励志语录贴墙上,登记人员安排上,库房书籍分门别类搬过去
很快,一个不算精装的藏书阁就开业了,对所有上京赶考的学子免费租借。
《万里行舟》的上部也被悄悄放在了藏书阁的书架上。
以及摆的整整齐齐的长安日报,记录着长安的大事小情,政策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