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中我们提到,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当他收到李渊传来的捷报后,他并没有首先着手进行战后的安抚工作。身为国君,他却难以抑制平定农民起义这一小胜利带来的激动情绪,也不考虑继位后频繁征战已经导致国力衰退,兵微将寡的事实,竟然裂裳裹足、迫不及待地向北方的突厥势力秀起了肌肉。
公元615年,李渊刚刚平息母端儿起义军之后不久,隋炀帝杨广便做出了他人生中又一个错误的决定——开始北巡。此次北巡的主要目的是向突厥展示隋朝的军事实力,以确保北方边疆的安全。他试图通过类似当今世界大国之间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练,让突厥等北方民族感受到隋朝的军事力量,打消突厥军队时不时想要骚扰隋朝边境的意图,从而避免边境冲突带来的不良影响。
当时的东突厥首领是染干可汗,他是莫何可汗处罗侯之子,后被隋文帝封为启民可汗。莫何可汗处罗侯,即阿史那·处罗侯,是突厥汗国的一位重要首领,在隋文帝杨坚的支持下,成功击败了西突厥的阿波可汗。处罗侯在位仅一年,于588年在西征途中阵亡,他的死亡引发了东突厥内部的权力斗争。
处罗侯去世后,突厥分裂为三股势力并立的局面。染干被改封为突利可汗,居住在突厥国的北部,与当时实力较强的达头可汗和都蓝可其实力相当。为了离间突厥内部势力,隋文帝杨坚将安义公主嫁给染干,并赐予了他大量的财物。
安义公主是隋朝宗室之女,她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是封建社会皇室和亲政策的牺牲品,安义公主远嫁突厥后,因水土不服或其他原因,仅两年便病逝,她的命运反映了古代和亲政策下女性的悲惨境遇。
都蓝可汗因嫉妒染干可汗受到隋朝的厚待,于是联合西突厥达头可汗进攻染干,染干大败,家属遭杀,部落亡散。在长孙晟(长孙晟字季晟,河南洛阳人,隋朝时期着名的军事将领和外交家)的协助下,染干可汗逃入隋朝,被封为启民可汗。
公元599年,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联手击败染干后,尚未稳固立足之地,隋朝便抓住时机派遣军队对他们发动攻击。在这场战役中,都蓝可汗被隋朝军队所杀。随后,隋朝将染干立为启民可汗,并在隋文帝杨坚的支持下成功重新统一了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