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开国元勋,隋文帝杨坚的得力助手,曾任尚书左仆射的高颖(字昭玄),因劝谏隋炀帝不要沉迷声色、不理朝政,而被处死。
公元616年,以正直敢言着称的大理寺丞崔民象,多次向隋炀帝进谏,希望皇帝能够体察民情,勤政爱民,最后因劝谏隋炀帝不要南巡,被杨广割掉下巴后,当场打死,他的尸体还被隋炀帝下令肢解,以示威慑。
同年,建节尉任宗,深知国家正值动荡时期,南巡不仅会加剧国库的空虚,还可能引发更多的民变。因此,他毅然上书极力劝谏隋炀帝放弃南巡的计划。然而,隋炀帝并未采纳任宗的建议,反而因其直言而大怒,最终下令在朝堂上用杖将任宗打死。
不久后,在隋炀帝巡游江都途中,时任奉信郎王爱仁上表请求隋炀帝返回西京,以稳定国家政局,杨广未加理会。隋炀帝到达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时,王爱仁再次上表请求返回西京,隋炀帝大怒,命人将他就地处死,继续南行。
这些直言进谏的大臣们虽然未能改变隋炀帝的决定,并且因此丢掉了性命,但他们的忠诚和勇气却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典范。
突厥从雁门关撤军后,李世民此时已经跟随云定兴来到洛阳,这位刚步入社会的小伙子正在承受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击。
他在一年前可是抱着鸿鹄之志,满怀希望的告别家父,想要一鸣惊人,闯出一番功业。这可好,自己的计策在雁门关解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以为凭借此等功绩,必能得到朝廷加官晋爵和丰厚的赏赐。然而,漫长的一年时间过去,他非但没有等来梦寐以求的封赏却传来了昏君杨广要南巡的消息。
更令他义愤填膺的是,面对众多忠臣良将的苦苦劝谏,这位无道昏君不仅置若罔闻,甚至还肆意残杀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
想到此处,李世民不禁咬牙切齿,心中暗暗思忖道:“如此昏聩残暴之君,我又何必再保他?这般倒行逆施,只会让天下苍生受苦受难!”
于是,他立即赶往云定兴府邸,讲明来意,辞别云定兴,归家拜见父母去了。
自从隋炀帝杨广率领着满朝的文武百官以及数量众多的宗室贵胄,浩浩荡荡地移驾到了江都之后,偌大的朝堂之上竟然没了主持大局之人。如此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