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章讲到李渊和家人在晋阳团聚,由于诬杀了隋炀帝的“耳目”王威和高君雅,形势非常紧急。李渊命李世民召集刘肇仁(刘文静)、裴寂等人前往府中商议起义兵之事。
见面后,刘文静便向李渊提出了与突厥通好的建议,他认为,只有确保后方稳定,义军才能专心致志地攻打隋朝,夺取天下。
他向李渊建议道:“唐公,我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局势,当前主要威胁是来自于突厥的滋扰侵袭,因此,我建议您先与突厥建立友好关系,大丈夫能屈能伸,必要时,您就是向突厥俯首称臣又有何妨?只要换取突厥的支持,包括借兵和提供军马,能解除后顾之忧才是当务之急,然后我们再举兵反隋,才无后顾之忧。”
李渊听后,紧皱眉头,说道:“肇仁啊,朕与突厥通好,于礼恐有大亏,且一旦称臣于彼,日后恐生后患,惹人耻笑。”
刘文静起身拱手道:“大人,我也深知此中利弊。然当下,隋军尚强,而我等举事之初,兵力尚寡。突厥骑兵剽悍,若其在我们身后不时侵扰,我军必腹背受敌。且突厥人贪财好利,您只需先许他些财物和些许虚名,待我大业稍成,再行计较也不迟。”
李渊轻轻摇头,拒绝道:“但称臣于胡虏,我心实难坦然,我李渊本欲举义旗,兴华夏正统,此非长久之策。”
刘文静忙道:“大人,这只是权宜之计。且不说胡虏,如今隋炀帝杨广失德,群雄并起,我军若不图迅速发展,恐错失良机。突厥近在迟尺,如果结为盟友,定不会骚扰冒犯我军后方。只要我军根基稳固,羽翼渐丰,彼虽有心,亦不敢犯。我们以财帛、美物暂得安宁,可专心攻打隋室,待四方归服,天下尽入吾手,还怕他突厥作甚?”
李渊沉思片刻,问道:“那依你之见,当许突厥何物,才能收买其心,方能使其出兵相助?”
刘文静以坚定的口吻答道:“大人您可许予其战后缴获的战利品,再多给其财宝丝绸。彼见有利可图,定不会放过此等机会,且突厥骑兵若助我军,我军攻城略地可得巨大助力。”
李渊缓缓起身,在议事厅来回踱步,良久方才停了脚步,向刘文静问道:“肇仁啊,我与突厥,一旦称臣,有此交集,恐后世对此会有非议。”
刘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