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凌烟志 > 第27章 李密、王世充鹬蚌相争对峙洛阳城,李渊誓师兵起乾阳门(2/6)
力和对时局的深刻理解。他的这些建议得到了隋文帝的赞赏,并被任命为昌乐县令,后迁任忻州铜川县令,颇有令名,民望甚高,被称为“铜川府君”。

    王隆的儿子王通,是隋唐时期着名学者,被尊为“河汾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隆带领这支蛮族军队,在战场上善于利用“闪电战”打法,就好似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往往能够出其不意地给予敌人又快、又准、又狠的致命一击。

    除此之外,杨广还命令河北大使太常少卿韦霁与河南大使虎牙郎将王辩等一众将领们,也纷纷率领着自己麾下的部队马不停蹄地向东都进发。

    韦霁是北周太傅韦孝宽的第五子,凭借其家族背景和个人的才能,在隋朝时期担任了多个要职。北周时期,韦霁官至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封为安邑县(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开国伯。进入隋朝后,韦霁继续其职业生涯,同样担任太常少卿等要职。其家族成员中有许多人也在隋、唐时期担任重要职务。

    王辩(562年—617年),字警略,冯翊蒲城(今陕西蒲城)人。其自幼喜好兵书,善长骑射,慷慨有大志。北周年间,以军功授帅都督。隋朝开皇初年,迁大都督。仁寿年间,升任骠骑将军。隋文帝杨坚时期,王辩参与了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因功被赐爵武宁县男,食邑三百户。隋炀帝杨广登基后,王辩参与了多次对外征战,包括征讨吐谷浑和高句丽,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可惜的是,王辩随后在与王世充联手讨伐李密时,因王世充的错误指挥导致战役失败,王辩在退兵败逃途中溺水身亡。

    此次隋炀帝杨广的大规模调兵遣将行动,可以说是倾尽了所有力量,只为能够一举剿灭那个让隋朝官员头疼不已的李密及其瓦岗军势力。

    早在四月,王世充曾率领淮南的一万士兵交给东都备守。此次,王世充行军到达彭城(江苏省徐州市)时,因为得知李密的军队人数众多,感觉自己兵力不足,便暗自思忖:“李密此贼势力庞大,我这区区一万人怕是不够他塞牙缝的,若此时强攻,恐怕只是徒增伤亡。”

    在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咬了咬牙,悄悄地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渡过黄河到达东都,与之前留在东都的一万人马会兵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