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国功臣之一。沈叔安善于诗文,有作品《七夕赋咏成篇》等传世,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他的努力和贡献被后世认可,死后被陪葬于唐高祖献陵,图像于凌烟阁,附于二十四功臣之后。
沈叔安在隋朝末年担任府佐,负责调度老弱病兵,监运军需粮草。他投奔李渊之后,在李渊引兵进攻长安的初期担任府佐,干起了老本行,轻车熟路,为军队的后勤提供了重要支持,他的这一角色对李渊军队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李渊日夜盼望天气放晴,可天空依旧阴云密布,内心焦虑不安,烦躁不已。忽然,驿卒进得军帐,传来捷报说通议大夫张纶前往安抚稽胡势力途中,率领义军攻克了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杀了太守杨子崇,又为李渊拿下一处城池。
杨子崇,是隋文帝杨坚的堂弟,隋炀帝杨广的堂叔。自幼酷爱读书学习,知识渊博,很有风度,特别喜欢结交贤士。隋开皇初年,被授为仪同,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卫,后来又当了司门侍郎。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杨子崇因为屡次立功,升到候门将军,后来,曾因忠诚和直言不讳曾被免官。可没多久就复出,担任了检校将军。杨子崇预见到突厥必定会乘隋炀帝北巡之机侵犯边关,因此多次上表劝谏隋炀帝取消行程。然而,隋炀帝并未采纳他的意见,最终在雁门被围。敌军被击退后,隋炀帝迁怒于杨子崇,认为他胆小怕事,扰乱军心,因此将他贬为离石郡太守。
杨子崇在隋朝末年的动荡中,试图返回京师,遭遇了河西诸县的长吏被杀、叛归起义军梁师都的情况,导致道路隔绝。不得不退归离石,他所带领的随行人员因听闻太原李渊起兵,便想归顺而去,杨子崇非常生气,就将叛者的父兄斩杀。
最终,正巧通议大夫张纶带领义兵夜至城下,与城中豪杰互相响应,轻松攻入离石城中,杨子崇最终被仇家所杀。
李渊听后,知晓杨子崇为人正直,是位忠臣,虽心有惋惜,但毕竟又得到一座城池,烦躁的心情方得以稍微恢复。
李世民这时进入帅帐,李渊告知张纶攻取离石一事。
李世民听后,也是对杨子崇一阵惋惜,说道:“我们刚起义兵,得到离石城也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父亲应当重赏张大夫破城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