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处理朝廷的各种事务,对于朝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和阴谋诡计并没有过多地参与,所以在宇文化及等叛乱者眼中,他就像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边缘人物。
宇文化及因为苏威未曾参与杨广朝政,也赦免了他。
宇文化及政变成功后,百官都前往朝堂道贺。
苏威看到形势已定,为了自身的安危,也前去拜见宇文化及。因为苏威的名声在外,他前去参见宇文化及时,宇文化似乎想借此展示自己的大度与威严,便召集众人出了府门迎接他,对他礼遇有加。
这个时候,按照常理来说,百官都应该到朝堂去表示祝贺宇文化及成功掌权,尽管这是一种扭曲的“祝贺”,装装样子的无奈之举也罢,在这种形势下,去了总比不去强。
然而给事郎许善心却不为所动。他心中有着坚定的忠君思想,对于宇文化及这种篡位夺权的行为深感不屑和愤怒,只有他没有到场。
许善心,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今河北省徐水县)人,是中国隋代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南朝陈和隋朝两个时期,以其才华和忠诚着称。此时他已六十一岁。
许善心九岁丧父,由母亲范氏抚养成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岁就会写文章,被称为“神童”。许善心最初在陈朝任职,历任新安王法曹、度支郎中、侍郎、撰史学士等职。隋朝统一后,他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如秘书丞、礼部侍郎等。许善心着有《神雀颂》等文学作品,其文采受到隋文帝的赞赏,他续成了父亲许亨未完成的《梁史》,并编纂了《七林》等图籍目录,对后世史学具有很大贡献。
许善心的侄子许弘仁看到叔叔没有前去朝堂参拜新“掌柜”,急忙骑马来劝说许善心:“天子已经驾崩,宇文将军正在摄政,满朝文武都已齐聚。天道与人事自有其更迭的规律,何必过于忧虑,叔父而如此徘徊不前呢!”
许善心听后大怒,坚决不肯前往。
许弘仁看到许善心如此坚决的态度,只好转身骑上马,感慨于叔叔的忠义和执着,想到叔叔可能会遇到灭顶之灾,不禁伤心地哭泣着离开了。
宇文化及听到许善心如此不懂人情世故,心中十分恼怒。他觉得许善心这种公然对抗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