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初立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一切都仿佛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革,万象焕发出崭新的气象。唐高祖李渊初建唐朝,立即开展科学合理的部署,以稳定唐初政权,短时间内,确实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然而,在这看似蓬勃发展的大唐朝堂之上,实际上还隐藏着诸多亟待纠正和改善的事宜,犹如大厦初建,细节之处更需精心雕琢。
在这众多为大唐效力的官员之中,能够审时度势,敢于直言进谏之人并不多,而万年县法曹孙伏伽就是为数不多的敢于谏言的其中一人。
孙伏伽(出生不详—卒于658年),字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是唐初大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状元。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隋朝的小吏到唐朝的宰相,他的仕途生涯充满了智慧和勇气。
孙伏伽在隋朝时期开始担任小吏,凭借出众的才能和清廉正直的作风,逐渐获得了上级的认可。大业末年,他升迁为万年县法曹参军,负责审理刑狱和督捕奸盗。
隋大业三年(607年),孙伏伽参加了历史上第一次进士科的科举考试,并且一举高中进士。武德五年(622年),唐朝举行了开国后的首次科举考试,孙伏伽再次参加,凭借着卓越的才华和充分的准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成为状元后,孙伏伽的仕途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被任命为一甲进士及第,并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务。在翰林院工作期间,他历任太子洗马、太子少傅、太子太保等职务,深受皇帝的信任和赏识。
孙伏伽在唐朝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治书侍御史、大理寺少卿、刑部郎中、民部侍郎等,最终升任为大理寺卿,成为朝廷的重臣。他在官场上一直以关心百姓为己任,多次上书请求减免赋税,推动唐朝赋税征收制度的改革,使唐朝的赋税征收逐渐由以户为单位改为以人口为单位,相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他的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他的直言不讳不仅赢得了皇帝的赞赏,也为他赢得了百姓的尊敬。
孙伏伽一生为人极为刚正不阿,他的心始终牵挂着黎民百姓的疾苦。在唐朝初年风云变幻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