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以退为进,以静制动。在这一番权衡利弊之中,李渊为唐朝的稳固与发展奠定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随后高祖李渊话锋一转,讲到:“朕听闻朱粲势力在冠军县(今河南邓县)被我朝抚慰大使马元规战败后,溃逃至宣州,其仍贼性不改,作恶多端,为祸四方,其行径残忍、行为恶劣,令人发指。为了补充军粮,他竟然下令士兵烧煮妇女、小孩来吃,其残忍行径令人震惊,牲畜不如!”
高祖稍作停顿,厉声下令道:“传令下去,命宣州刺史周超率军务必将其剿灭!”
唐初的宣州是现今的安徽省宣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宣州在唐代是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宣州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以南,黄山以北,控制着吴地和越国的重要区域,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三年(620年)设立宣州总管府,统管宣州、桃州、猷州等地的军事。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宣州先后隶属于江南道和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宣州改称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宣州。
宣州在唐代经济繁荣,成为东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和经济中心。宣州的钱监也是国家重要的钱币制造基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宣州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的活动地,如李白、白居易等着名诗人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如李白在宣州的诗作《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赠汪伦》《独坐敬亭山》《宣城见杜鹃花》等,都与宣州有着关联。
还有白居易在宣州的作品《忆江南·宣城诗旅》《题新居寄宣州崔相公》,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宣州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也反映了诗人们对宣州的深厚感情。
宣州的文化氛围在唐朝空前活跃,吸引了大量闻名于世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