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凌烟志 > 第77章 隋唐乱世中的抉择,对,则飞黄腾达;错,则万劫不复(5/9)
来,是大逆不道、违背伦常的,这样的“乱臣贼子”所建立的政权毫无正统性可言。

    尽管宇文化及出于拉拢的目的任命杜伏威为历阳太守,但这被杜伏威视作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诱惑,他坚决地拒绝了这一任命。在杜伏威的心中,有着清晰的界限和坚定的信念。他明白,与宇文化及这样的人为伍,不仅是背离自己的初心,更是对自己道德底线的践踏。他坚信“我不入你的局,你说什么都没用”,这种乱世中对于诱惑的清醒认知,让他没有被一时的利益而迷惑。

    为了寻求正统性,杜伏威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且精明的决定。他上表东都洛阳的杨侗,表达了自己愿意称臣的诚意,目的是获取正统的政治背景,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当时的东都洛阳,杨侗政权正在谋求稳固和扩张。对于东都而言,将政治影响扩大到江淮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杜伏威所领导的势力在这一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若能将其纳入麾下,对杨侗政权的稳固和扩张无疑具有极大的助力。

    杨侗敏锐地察觉到了杜伏威归附的潜在价值,迅速做出了回应。他欣然同意了杜伏威的归附,并授予其东道大总管的职位,封其为楚王,给予了杜伏威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尊荣。

    从战略的层面考量,杜伏威选择投靠东都政权的决定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政权的选择对于势力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东都洛阳的杨侗政权相对于宇文化及的叛乱政权而言,更具正统性。这意味着能够为其提供更大的政治资本,使其在众多势力中更具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东都政权也更有可能为其提供雄厚的军事支持,助力他在江淮地区的扩张和发展。

    杜伏威在这一系列的政治抉择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眼光和灵活的策略,为其势力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与此同时,沈法兴也在这一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欲北归关中时,沈法兴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兵,从东阳出发,迅速攻下余杭、毗陵等郡县,拥有精兵六万,自称江南道总管,割据江东,断了宇文化及的后路。

    到了八月,沈法兴认为自己世居南方,家族世代都是郡中有声望的大姓,便以替隋炀帝报仇为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