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凌烟志 > 第81章 宇文化及垂死挣扎,李密归唐未被重用内心生怨(1/9)
    公元618年9月18日,为稳定北疆局势,唐高祖李渊派遣他的侄子襄武公李琛,携带女妓和其他贵重礼物,前往突厥,赠送给始毕可汗。

    李琛,字仲宝,是唐朝的宗室成员,唐高祖李渊的七叔李蔚的孙子,李安是他的父亲。

    李琛当时与太常卿郑元璹一同带着女伎聘问突厥始毕可汗,约为和亲。这次和亲活动旨在通过联姻来巩固与突厥的关系,始毕可汗遣骨吐禄特勒随李琛入京献物,李琛因此被授予刑部侍郎。

    高祖李渊这一举措是唐朝初期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外交手段缓和与突厥的关系,避免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唐朝集中力量平定中原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创造有利条件,也展现了李渊作为开国皇帝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九月,唐高祖李渊下诏追谥杨广为“炀帝”。在八月,李渊已经同意留驻江都的郡守陈棱之请,粗备天子的仪卫,将炀帝的棺材移至成象殿,换了考究的棺木重新装殓,据说“发敛之始,容貌若生,众咸异之。”改葬于江都宫西的吴公台下。皇帝安葬,总要有个谥号,因此,唐高祖追谥杨广为“炀帝”

    谥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文化制度,通过对已故君主的评价,体现当权者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炀”字在谥法中是一个典型的恶谥,意为“逆天虐民”“好内远礼”。李渊通过追谥杨广为“炀帝”,将其定义为暴君和亡国之君,此后,“炀帝”便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杨广的历史形象也被定格为“荒淫无道”的亡国之君。这不仅是对杨广个人的批判,也是对隋朝政权的彻底否定,是对隋朝灭亡教训的总结。隋炀帝的暴政、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导致隋朝迅速崩溃,李渊通过这一谥号警示后世统治者,必须吸取隋朝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在向天下表明唐朝是顺应天命、取代隋朝的新政权,向天下宣告,隋朝是因暴政而亡,唐朝则是以“仁义”立国,顺应民心,具有无可争议的正统性。也在向周边政权和割据势力表明,唐朝已经取代隋朝成为中原正统政权,任何试图挑战唐朝权威的行为都将被视为非法发动势力,从而震慑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

    唐朝在建立初期,特别强调“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采取与隋朝截然不同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