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
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将李袭誉召入朝廷,授予太府少卿,封为安康郡公,后来又担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等职务。在任期间,他大力推行水利建设,引雷陂水建造勾城塘,灌溉了七八百亩良田,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深受百姓爱戴。
李袭誉后来调任凉州都督、同州刺史等职,他在任期间以严整着称,所在之处威肃闻名。他所得俸禄大多分给宗亲,自己则热衷于读书写作,家中藏书丰富,达上万卷。
李袭誉的哥哥李袭志也是隋末唐初的重要人物,曾任桂州都督,为政清廉,政绩显着。李袭誉的家庭背景为他的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史书记载,李袭誉为人正直诚实,为官清廉,喜爱读书。他留下了宝贵的家训,强调耕种、养蚕和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这些是无形的财产,能够世代相传。在扬州任大都督府长史期间,他引雷陂水,筑勾城塘,灌溉了大量农田,促进了农业发展。他热爱读书,家中藏书丰富,并且撰写了多部着作,如《五经妙言》、《江东记》和《忠孝图》等。李袭誉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水利建设和文化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家训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李袭誉晚年因私愤杖杀番禾县丞刘武,获罪被废为平民,流放泉州,不久后去世。
十月二十七日,长安城接到军情战报,称“杀人魔”朱粲在斩杀马元规、吕子臧之后,率兵侵犯淅州,唐朝朝廷立即派遣太常卿郑元暃率领一万名步兵和骑兵去攻击他。
唐初淅州是现今的淅川县。淅川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丹江中游。淅川县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即为重要区域,春秋时为楚国丹阳所在地,战国时淅川西北部为秦国商、於之地。因淅水纵贯境内而得名。淅川县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着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曾孕育了商圣范蠡、史学家范晔等历史名人。
今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景色雄伟壮观。丹江大观苑展示丹江美景的重要景点。历史悠久的古镇荆紫关古镇,也吸引着大量游客。
此次率军攻打朱粲的郑元暃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重要官员,曾任太常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