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之名始于三国时期,魏在陇右秦人发祥地置秦州,治冀县(今甘谷县东南)。西晋太康七年(286年),秦州州治和天水郡治均设在上邽(今秦州区)。唐初,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废天水郡,改置秦州。秦州因其所处的重要地位,成为隋唐中央政府经略陇右东南部地区的桥头堡,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唐初,秦州是唐朝控制关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薛举据秦州时,与唐朝争关中,显示了秦州在当时的战略地位。大唐得到秦州后,便随时可以征伐河西走廊,盘踞河西走廊的凉王李轨难以进入关中平原,这决定了隋末唐初的天下归属,控制秦州意味着可以保护长安的安全,防止外敌入侵。
秦州在隋唐时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和故事。如杜甫《秦州杂诗》,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曾流寓秦州,写下《秦州杂诗》二十首,描绘了当地风土人情,如\"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等名句。王维曾任河西节度使判官,途经秦州时写下《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绝唱。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经过秦州,写下《秦州见敕目》\"秦州城头月,万里照人还\"等千古诗句。
另外还有岑参《秦州歌》、高适《秦州杂诗》、王昌龄《秦州曲》、白居易《秦州行》等众多诗作,这些诗篇和故事不仅展现了秦州在隋唐时期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西北边塞的独特情怀。秦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驻足停留,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秦州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经济繁荣。
唐初的秦州治所在上邽县,即现今的天水市秦州区。下辖的郡县包括成纪县(今秦安县西北)、上邽县(今秦安县)、陇城县(今秦安县)、清水县、伏羌县(今甘谷县东),秦州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还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经略陇右地区的重要桥头堡。
姜暮,是一位以德政着称的地方官员。关于他的具体生平事迹,史书记载较为简略,姜暮到秦州赴任后,施政以恩信为本,不滥用刑罚,以恩德感化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