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 第199章 探索红衣大炮的奥秘(1/2)
    张嫣全身心地投入到红衣大炮的研究之中,深知这其中制作火药和膛线乃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红衣大炮,其构造精巧而复杂。炮身由坚固的金属铸造而成,通常选用优质的青铜或铸铁,以确保能够承受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炮身的外形呈圆柱状,线条流畅,比例协调。炮口处微微扩张,形如喇叭,这种设计有助于增强炮弹射出时的初速度和稳定性。

    炮膛内部,则是红衣大炮的核心所在。膛线的存在是其与普通火炮的显着区别之一。膛线是沿着炮膛内壁螺旋状分布的细小凹槽,这些凹槽的作用至关重要。当炮弹在炮膛内被火药爆炸的力量推动前进时,膛线会使炮弹产生高速旋转。这种旋转赋予了炮弹更强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其能够在飞行中保持既定的方向,精准地命中目标。

    然而,要在炮膛内加工出膛线,在没有现代车床的情况下,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张嫣苦思冥想,试图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她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最坚硬的四棱钢,通过人工凿刻的方式来打造膛线。

    为了实现这一想法,张嫣在纸上仔细地绘制着设计图。她的笔触细腻而专注,每一条线条都承载着她的期望和决心。在图纸上,她详细地标注了炮膛的直径、长度以及膛线的深度、间距和螺旋角度等关键参数。

    张嫣深知,这一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度和耐心。她想象着工匠们在坚硬的四棱钢上,凭借着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地凿刻出膛线的模样。每一次凿击都必须小心翼翼,力度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膛线的不均匀或者损坏,从而影响红衣大炮的性能。

    为了确保凿刻的准确性,张嫣还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助工具和夹具。这些工具将帮助工匠们固定四棱钢,保持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作为测量和校准的基准,保证膛线的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在张嫣的设想中,工匠们首先要将四棱钢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使其变得相对柔软,便于加工。然后,使用特制的凿子和锤子,沿着预先规划好的线路,逐步凿刻出膛线的雏形。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测量和调整,以确保膛线的深度和间距均匀一致。

    完成初步凿刻后,还需要对膛线进行精细的打磨和修整。使用砂纸和磨石等工具,将膛线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