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手下真有两下子,于是赏了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又让他兼任太子詹事,真是"三百匹的福利"!”
安定兕眉头微皱:
“嗯,里脊哥哥说他还记得后续。到了641年(贞观十五年),于志宁就因母亲去世辞官守孝,真是‘孝字当头’。
结果唐太宗觉得他这事做得不够‘妥’,于是把他‘夺情起复’,让中书侍郎岑文本去宣谕。
还说,‘哎呀,别老去追溯历史,咱这也得注重‘传宗接代’啊!’”
紫岸笑着接道:
“对,于志宁也只好忍痛复职了。可是,李承乾这个‘大少爷’还是不改作风,在农忙时节居然命人建造曲室,沉溺于歌舞,真是‘忙得只剩舞蹈’!
于志宁再次进谏,说道,‘如今的东宫是隋朝时候修建的,那时就有人说奢侈豪华,怎能再继续雕雕琢琢,‘换了个样,才算新’吗?’”
安定兕说:“对,当时里脊哥哥忍不住笑了,说李承乾这大少爷,根本不听!不仅如此,还任用了许多宦官一同作乐。
于志宁再次进谏,说,‘宦官身心不健全,善于阿谀逢迎,像是‘会曲线救国’。
依仗主子权力作威作福,凭借上下打点制造祸端,早晚会‘重蹈覆辙’,造成‘朝堂大乱’。’”
紫岸眉头一挑:
“当时,李承乾听了更不高兴了,竟然直接就找刺客刺杀于志宁!
不过,刺客居然没下得了手,怕伤了这位‘忠臣’,才放了他一条生路!”
安定兕叹了口气:
“真是有点让人捏一把汗。后来,唐太宗直接废了李承乾,给他降了个‘低配版’庶人身份,东宫官员都被‘清除’,
我都记得,唐太宗阿耶还特别抚慰他,说,‘我听说你劝了不少次,可李承乾偏偏不听你的劝告,最后才落到这步田地。’
不久后,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再次任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
做到了‘选人不看属相,任职不看星座’!”
紫岸一边写诗一边说:
“是啊,太子一换,位置又稳了。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成为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