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失。犹如一张无形的大网,让敌军无处遁形。”
大臣们在下面交头接耳,议论声如潮水般涌动。林悠然趁机环顾四周,提高音量继续说道:“各位大人,我们如今处于危机之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因一时的困难与质疑就放弃可能改变局势的策略,那我邦国的未来又在何处?我们当有破釜沉舟的勇气,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这些策略能为我邦带来生机。如今敌军压境,恰似乌云蔽日,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必能拨云见日,迎来曙光。”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缓缓说道:“林大人,你口口声声说这些策略能救国,可你有何把握?你毕竟年轻,经验尚浅,老夫担心你是纸上谈兵啊。想当年长平之战,赵括熟读兵书,却只会纸上谈兵,致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赵国元气大伤,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
林悠然心中一紧,她知道自己的年龄与资历一直是部分大臣质疑的焦点,犹如芒刺在背。但她很快镇定下来,莲步轻移,目光诚恳地看着老臣说道:“大人,经验固然重要,但新的思维与理念同样能为困境带来转机。我虽年轻,但我对这些策略深思熟虑,且结合了古今之法。昔日赵括纸上谈兵,是因为他盲目套用兵法,不懂得灵活应变,不通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之理。而我所提出的策略,皆是基于对边境形势的深入了解与分析,绝非无的放矢。我曾亲自前往边境勘察地形,与当地将士和百姓交谈,深知敌我之优劣,每一项举措皆有其考量与深意。”
萧禹见林悠然应对自如,心中有些恼意,犹如被人拂了逆鳞,他再次开口道:“林大人,即便你的计划可行,可如今国内百姓本就负担沉重,若再为这些工事征调人力物力,恐怕会引发民怨沸腾,到那时,邦国岂不是内忧外患?大人此举,莫不是要陷我邦于水火之中?”
林悠然微微一笑,那笑容仿若春日暖阳,驱散些许朝堂上的阴霾。她早料到萧禹会有此一问,不慌不忙地说道:“萧大人,这一点我也考虑过。我们可以采用‘激励理论’,在边境地区招募百姓时,给予他们优厚的报酬和福利,不仅能解决人力问题,还能让百姓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爱国之心。同时,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国内各项开支,削减不必要的奢靡用度,合理调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