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39;曙光一号&39;的能耗只有传统计算机的五十分之一,自然也就安静得多。&34;
专家们交换着疑惑的眼神,但没有人发表评论。他们都在等待,等待这台神秘设备展示它真正的能力——或者暴露它的虚假之处。
&34;我们开始第一个演示。&34;李长生宣布,声音平静而有力。
李长生走到操作台前,在键盘上迅速输入了一串指令:&34;首先,我们测试&39;曙光一号&39;的基础计算能力。&34;
他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递给评估团团长:&34;这是一组涉及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方程组的复杂数学问题,共计一百道。根据我们的估算,手工计算需要至少六个月时间,传统电子管计算机需要两周左右。&34;
团长接过文件,翻阅了几页,脸色变得凝重。他示意其他几位数学专家过来查看。专家们仔细检视后,纷纷点头确认这确实是极其复杂的数学问题集。
&34;请几位专家随机抽选十道题目,我们现场计算。&34;李长生建议道。
评估团从文件中挑选了十道最为复杂的问题,一位年轻助手将题目一一输入计算机。整个过程中,评估团成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确保没有任何预设的程序或答案。
&34;输入完毕。&34;助手向李长生点头示意。
李长生按下执行键:&34;现在,计算开始。&34;
房间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盯着屏幕,等待结果的显示。按照专家们的经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微分方程,电子管计算机也需要至少几分钟时间处理。而这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
屏幕闪烁了几下,随即开始显示计算结果。数字和符号以惊人的速度滚动,方程一个接一个地被解出,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
整个计算过程只持续了47秒,十道复杂的数学问题全部解决,答案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
&34;这……这不可能!&34;一位数学院士失声叫道,声音因震惊而变调,&34;这些方程,我们用电子管计算机至少需要十个小时!&34;
另一位专家已经站起身,走到屏幕前仔细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