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婉正要继续讲下去,看到唐世子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见江婉看过来,唐世子不由得问道:“你就是这么解读三字经的?是侯府的先生这样解释的还是你自己想的?”
“我说的有问题吗?哪里不对了?”江婉不答反问。
唐世子想了想,也不能说不对,但就哪里怪怪的。但又不甘心承认自己问错了问题,于是道:“孟母不是教不好孩子就责怪邻居。有个故事叫孟母三迁。”
一听故事两个字,玉蕊精神头就来了:“不是只有一个孟母吗?怎么还三千了?大家都学孟母,就有三千个孟母了吗?”
“不是。”唐世子放下手里的书,决定做个认真教书的榜样给江婉看看:“孟母为了孩子,搬了三次家。”世子认真的讲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跟别的孩子打架,孟母觉得这个环境不好,于是搬了家;孟子善于模仿,搬家后住在坟地附近,就学人家磕头祭拜,孟母觉得不合适就又搬家了;搬到集市,孟子又学人家杀猪卖货,孟母觉得也不合适;最后搬到学堂边上住,孟子就跟着别人学礼仪,孟母觉得很好,就住了下来。”
“孟家很有钱吗?见天的搬家一定是有钱人。”玉蕊分析道:“有钱的话就一定有下人吧?孟子去坟地、市集家里下人不跟着吗?搬家要花好多银子的吧?一个寡妇,谁帮她找的屋子?搬家了孩子读书的地方换了吗?……”玉蕊问道。
这都什么问题?唐世子都愣住了。
江婉忍着不笑,至少尽量不要笑出来。就这样憋着笑看着唐世子,就看他怎么回答。
唐世子尽量板正着脸皮,不要露出被气的扭曲的样子:“孟子从小丧父,母亲姓倪,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养活孟子。所以孟家没什么银子。找屋子可以寻族里人帮忙。孟子是在模仿学堂里的人的时候,孟母觉得孟子爱读书才送孟子去读书的。”
说完唐世子轻舒了一口气。
“搬家好费银子的!”玉蕊吃惊地说:“搬家要丢掉很多东西的,还要花银子找车,住进去还要暖屋子,可麻烦了。孟母觉得不合适就搬家,这在我们村里就叫搅家精,她这样的还好是丈夫死了,要是他男人活着非打死她!”
看着玉蕊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