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未赶在路刚的棺椁回京前。
他掀起沉重的眼皮,透过血泪模糊的视线,望向白幡幢幢的灵堂中央,最后的最后才艰难地从喉间发出声音∶
“大人,属下终是没有负你所托……”
路刚要赵信送回来给杜宛琼的信,整整三页纸没有一句歪腻,一字一句皆是江南巡察的公事。
原来他们回京途中遭遇山贼并非偶然,而是有人欲杀人灭口而故意将事件伪装成山贼所为。
自古以来,水灾就是江南地区最频繁的自然灾害。
因此,江南巡抚乌成泰年年都会向朝廷上报江南水灾,不过江南地区存粮万担,自给自足,乌成泰从没有向朝廷要一分赈灾银子。
可是四月中旬,乌成泰却破天荒地在奏报中恳请朝廷拨款赈灾——今春,三月江南细雨不断,一场雨下到四月,致使苏阳、松州两地村落被淹,连日的大雨冲刷,山体的泥石滑坡压倒了村民的房屋,百姓颠沛流离,纷纷涌入各州县。
然而,路刚在信中写道,他与二郎去到江南的第一个月,曾查阅过几地的县志。
乌成泰奏报的苏阳与松州两地位于太湖流域,太湖流域的地势呈浅碟形,不但百川汇聚,河湖之水不易排泄,周围的农田也多为低洼之处的圩田,一旦下雨,确实会引起太湖流域涨潮泛滥。
不过,实地勘察后发现两地早已修筑堤坝抗涝防范于未然,同时这两处并没有乌成泰在奏折里所言的那般“雨从今春三月始,大雨不绝到四月”的说法。
路刚嗅到其中猫腻,于是暗地派人查探,然而派出之人没有一人回来,且送出的奏折被一一拦截,甚至是寄回的家书都被严加查看。
这时他才终于明白,原来从四月江南巡抚乌成泰的那一封快马加鞭的奏报送到朝堂上之时,便有人开始处心积虑的设局布置。
当夜,路刚伏于案前彻夜未眠,他知道,此一次他和二郎都回不去了。
但为了保全远在京城的家人,他写下了这封一直没寄出的家书,终于在槐荫道遇上“山贼”之时,命人趁乱送了出来。
路夫人珍珠般的眼泪一点一滴落下,浸湿了信尾的血字∶“京城勿留。宛琼,此生有你足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