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山川相依、云雾缭绕的犍为郡,郡城往东十余里处,有一座被岁月遗忘却又因神秘而闻名的深山道观。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连绵的山脉似一条沉睡的巨龙,将道观温柔地护在怀中。道观周围的山林郁郁葱葱,茂密的枝叶相互交织,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从山脚下缓缓延伸至道观门前,仿佛是一条连接尘世与仙境的纽带。
这座道观规模不大,仅有几间古朴的殿宇错落分布。红墙青瓦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飞檐斗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虽历经风雨侵蚀,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韵味。道观的主殿供奉着三清神像,香烟袅袅,庄严肃穆。殿内的墙壁上绘有一幅幅道教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讲述着古老的神话传说。
道观的观主是一位姓颜的道士,他鹤发童颜,身着一袭青色道袍,腰间系着一条黑色的丝绦,手持拂尘,举止间透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颜道士自幼出家,潜心修行,对道教经典有着深刻的领悟。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在附近的山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在这看似平凡的道观中,却珍藏着一件神秘的宝物——一个三尺多长的石函。石函通体呈深灰色,上面雕刻着极为精细的花鸟虫兽。那些花鸟栩栩如生,鸟儿振翅欲飞,花朵娇艳欲滴;虫兽则形态各异,或张牙舞爪,或憨态可掬,每一处细节都雕琢得巧夺天工,让人不禁感叹工匠的高超技艺。石函闭锁得很紧,看起来浑然一体,几乎没有缝隙,要不是上面有把锈迹斑斑的锁,简直就像一整块石头一样。
相传,这石函是当年文始真人尹喜所留。尹喜,这位道家的传奇人物,曾在函谷关见紫气东来,便恳请老子传下了千古奇书《道德经》。据说,尹喜真人将要飞升之时,将这石函交给门下弟子,郑重地告诫他们说:“这石函中藏有符箓,关系重大,不可随便打开,否则必将引发大祸。”至于这个石函如何流传到了这个小道观中,就如同一个被岁月尘封的谜团,无人知晓。而这座小道观,也因为这尹真人石函,变得远近闻名,时常有好奇的香客和求道者慕名而来。
唐代宗大历年间,一位出身清河崔氏的崔君,来到犍为郡担任太守。清河崔氏,那可是当时第一等的豪门望族,在朝堂上有着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