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无意间捅破了明末最大的一个阶级矛盾。
那就是皇权与铁三角之间的矛盾。
明末最大的阶级矛盾不是农民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吗?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流民参与造反大业啊!
不是,真不是,这个矛盾是排在第二位的。
假设崇祯皇帝手里有足够多的银子。
那么他就可以在大旱期间赈灾。
老百姓有饭吃饿不死,他们脑袋锈掉了才会去造反。
老百姓不跟着起哄造反,起义军是没有出路的,明军分分钟就能灭了他们。
如果明朝内部没有风风火火的农民起义。
那么两百万大明军队就能按部就班地处理建奴造反的问题。
他皇太极和多尔衮那十万出头的兵力再能打也扑腾不出多大的浪花。
皇太极从没奢求过自己能打下北京,多尔衮也没奢求过。
然而李自成帮他们打下来了,然后亲手奉上。
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都是两个字:银子!
假如崇祯皇帝能正常收赋税,那么以上所有的悲剧都不会发生。
大明京师被人攻克的戏码不会发生。
汉人被满人奴役两百多年的戏码不会发生。
华夏科技树停滞不前,被西洋人揍完又被东洋人揍的戏码也不会发生。
那么追根溯源崇祯时期的银子到底去哪里了呢?
答案是全都去了铁三角的口袋里!
明末有一个死死焊在一起的利益铁三角。
他们分别是士大夫,乡绅地主和富商。
士大夫在朝为官,为乡绅地主和富商提供一切赚钱和免税的便利。
地主和富商可以使劲地赚钱,但是不用上税。
所有的税都摊派到贱民身上即可。
乡绅地主通过放高利贷和暴力手段兼并农民手中的土地。
最后绝大部分的土地都跑到了乡绅地主的手里。
很多乡绅地主本身就是退休返乡的官员。
再来说说富商这个群体。
东南五省大搞出口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