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拿一千两银票来。”
许知行哭笑不得,但倒也能理解。
他起身制止道:
“老先生,不忙,也不需要银票。”
苏清泉更加不解,有些焦急的问道:
“那先生需要什么?”
既不要名贵药材,又不要银票,苏清泉反而有些慌了。
药材银票好弄,若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反倒是更难。
许知行笑了笑道:
“听说苏家和宋家合资办了一间私塾学堂,内有弟子近千,就连附近郡府的读书人都来求学。
不才,正好是一名教书先生,若老先生允许,可为我在学堂单独开设一间教室。
学堂里的学生若有兴趣,可来上我的课。
最关键的是,让苏小姐来上我的课。”
苏清泉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教书?上课?”
许知行点了点头。
“这能治病?”
许知行哈哈笑道:
“对他人或许不行,但对苏小姐,包治百病”
双江城外,临近江边有一座郁郁葱葱的矮山。
与那处于沧澜和玉液双江交汇口的石山不同,这座矮山不高,但山上草木却非常茂盛。
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座山原本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自从大周开国后,宋、苏两家合资在这里建立一座白鹿书院后,这座山便成了扬州北部几乎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
每年二月,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
想要进入书院学习,还需要经历一场考试,合格者才能拥有进入书院读书的资格。
白鹿书院之所以会如此受欢迎,那都是用实打实的成绩衬托出来的。
大周开国至今十三年,除去每年的童生试外,一共进行了三届会试。
白鹿书院的学子参加这三届会试者便有四十多人。
也就是说,白鹿书院这十三年中,便培养出了四十多位举人。
这可是非常了不得的成绩了。
得中举人,便已是功名之身,就算面见县令,也无需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