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和严挺之两个人的贬谪,朝廷的局势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这李林甫成为宰辅,寿王李瑁的势力进一步的膨胀,完全能够和东宫太子分庭抗礼,有人说这是当今圣上有意为之,目的便是制衡东宫太子,防止他进一步做大,有人说这是李林甫使的诡计,目的就是成为宰辅,权掌中枢。
因为李林甫非科举出身居然官至宰相,他走出了一条很奇怪的路,因此那些非科举出身依靠荫功进入朝堂的那些官员们纷纷向寿王表示了归附之意,因为他们愿意看到李林甫走的更远,因为李林甫代表着他们的未来。
天边的云脚低沉,晚来风急。
张九龄坐在一辆青布马车,沿着朱雀大道向城门驶去。
随着马车的行进,帘布的晃动使得光线不停地晃动在自己的脸上,张九龄终于轻轻拂起了帘布,看着帘布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和鳞次栉比的楼宇,眼神中露出忧郁之色,他重重地叹息了一声,放下了帘布,重新靠在了车厢上,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出了城门之后,便走出了长安城,路面变得颠簸了起来,张九龄睁开了眼睛。
马车经过渭水桥之后便是一片开阔地,远方群山绵延,官道一直延向山脚。
往西走大概十里的路程,前方的地势渐高,出现了一个小山丘,山丘上遍植松树,从远方望去,苍秀挺拔。
马车停了下来,张九龄下车,仰头望去,远方的树林在在朝霞中浮出淡淡的氤氲之气,张九龄独自拿上了一坛酒和一袋用油纸包住的糯米糕,沿着小路朝山上走去。
张九龄穿过了一片松林,来到了一片开阔地,阳光透过松树的针叶照在地面上,拾阶而上前方是一个空地,空地的前方是一个坟茔,墓碑上的字迹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模糊不清,依稀可以可见斑驳的字迹,“刘幽求之墓”。
张九龄眼神中露出一丝悲伤之色,他慢慢的打开酒坛上的泥封,将酒倒入碗中,双手捧起碗,将碗中的酒慢慢的洒下。
微风吹过,松林沙沙作响,此时传来一阵由远及近脚步声,脚步稳定而又缓慢。
张九龄闻声转过身子,便看见了这个人。
此人长身玉立,面容清雅,穿着一件干净合身的天青色长袍,头戴黑色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