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清晨,天际才泛起鱼肚白,柳云舒便早早起身。柔和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唤醒了他对新一天的期待。今日,他要去视察族学,心中满是对族学现状的关切与对未来的期许。
柳云舒整理好衣冠,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家门。街头巷尾,已有早起的村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为这宁静的清晨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他看到一群背着书包的孩童正朝着族学的方向走去,便加快脚步跟了上去。
这些孩子中,有柳家子弟,也有来自其他村子的。柳云舒深知,这所族学之所以能吸引众多外村孩子,是因为他给予了大量补贴,使得学费低廉,许多家庭都能负担得起。随着生活逐渐富裕,家长们也越发重视孩子的教育,愿意送他们来读书。
走着走着,柳云舒注意到一个孩童和一位老头。孩童蹦蹦跳跳,充满活力,而老头则步伐略显蹒跚,但眼神中透着对孩子的关爱。柳云舒快步上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主动与他们攀谈起来:“老人家,送孙子上学啊?”
老头抬起头,看到柳云舒气宇轩昂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敬意,连忙回答道:“是啊,送去读书啊,指望他将来能有出息。”
柳云舒微微点头,目光落在老头身上,好奇地问道:“老人家好像不是村里人?”
“我是隔壁村寨的。”老头回答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听说这儿的族学办得好,就把孙子送来了。”
柳云舒心中一暖,感慨道:“你们走路来的,这么远,几点钟出发啊?”
老头叹了口气,说道:“每天天不亮就走咯,不能耽误娃娃学习嘛。”
柳云舒皱了皱眉头,关切地说:“是这个道理,但不辛苦嘛,实在不行可以坐牛车嘛。”
老人家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我们愿意花钱坐牛车,但是啊哪有这么多牛车坐,不可能每个村都通一个牛车的。”
柳云舒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心中想着这些孩子起早贪黑,晚上肯定休息不好,可周围村子众多,确实难以做到每个村都有牛车接送。想到这里,他暗暗有了一个主意,决心要想办法改善孩子们的上学交通问题。
不知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