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南村,一个古色古香的村子,村子临河,河边皆是柳树,树叶的阴影下,一个六七岁的孩童看着在河边泥土中写下的道字,陷入了沉思。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大势如同江水,滚滚而来。
他想在这场思想的争锋中,获得人族积蓄的气运,可不简单。
他虽然早有布置,早早投胎轮回入了人族,可却迟迟未找到属于自己的道,更不要说把他的道整理成完善的学说,通传天下。
要想获得更多的气运,唯有争,而今大争之世,气运虽好,却也不易获得。
他这些天夜观天象,发现紫气东来,想来又有大德之修入了人族。
他早早布局,可却迟迟未能明了自身之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孩童喃喃道,却总觉得差了些什么。
他不是不想抄袭老子的《道德经》,虽然老子是他师伯,但是封神之战后,大家撕破脸皮,已经没有多少情谊可言,若是可以,他自然想先写下《道德经》。
大争之世,可容不得他有妇人之仁。
可惜,他写下的字,总是被天地之力缓缓抹平,消失无踪。
他虽然携带宿慧出世,却终究没有混元无极大罗金仙之力。
而且,即使有混元无极大罗金仙之力,想来在洪荒之中,也不会是以身合洪荒天道的道祖对手。
“看来这道之一字,牵扯甚多,却不是我可以利用的。”
孩童再次喃喃自语,言语中充满了遗憾之意。
他想了想,准备再次写下些什么,可这时,一个声音传来。
“小虞,你还在这里玩呢,你阿母叫你回家吃饭。”
孩童小虞转头看去,村口老槐树下,邻家阿爷正拄着枣木拐杖向他招手,暮色将老人佝偻的身影拉得老长。
他拍了拍裤腿上的泥土,目光最后落在被河边微风拂乱的柳影间——方才写下的“道”字已被河水浸染成一片模糊的划痕。
回村的石板路上,阿伯絮絮说着村里新打的井,说井水清冽得能照见天光。
小虞却盯着脚边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