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霞听到她的安排也表示赞同。
孩子们离家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回来,再让他们住刘美丽糟蹋过的家,确实不合适。
又听见桑枝说想劳烦她帮忙找人翻修房子,嗔怪不已。
“我家老大老二下班后没事儿,让他们来帮忙刷墙就行。”
上次桑枝把医院药房的工作让出来,他们一家别提多感谢她呢。
“那我给钱……”
见她表情越来越难看,又赶紧改口。
“不给,不给了,反正占便宜的是我,就算苏姨您后悔了,我也不改口。”
苏霞这才有了笑模样。
“也不用刻意找人打家具,你忘了这是哪儿了?木材厂最不缺的就是木头跟打家具的老手。
到时候我跟几个关系不错的打个招呼,抽两天时间就能给你弄好。
家具打好了也不用给钱,请人吃个饭,准备两包烟就行。”
现在谁家有喜事,都是相熟的来帮忙。
你来我往,关系就这么维持着。
桑枝点点头,心里也在感慨,虽然到这个陌生时代,物资匮乏,一切得从头再来。
但能碰到舅爷还有苏霞阿姨这些实打实为她考虑的,还真挺幸运。
因为顾厂长出事,外面巷子路上都是人,阿才车开不进来,只好停在厂后门那。
他们从木材厂家属院到后门,还得走个小二十分钟。
但在这生活了多年,苏霞阿姨对地形可太熟悉了。
直接带着人穿过厂子,走近路。
木材厂效益好,工人也多,即使是夜里快十点了,厂房里还是灯火明亮。
这么对比,靠近后门的小厂房就特别凄凉。
里面黑乎乎不说,小门上的锁子锈迹斑斑,仔细看,一楼那些窗户好像都是破的。
而且,小厂房就挨着路边,周围临时圈了一圈铁栅栏,好像是被突然划分到厂子里的。
见她好奇,苏霞阿姨就跟她解释了下。
其实从国家刚起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各地的民生,都是街道办下面的小厂子解决的。
比如火柴厂、暖瓶厂、搪瓷盆厂、玻璃厂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