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就走到一个摊位跟前,摊主穿着中山装、口袋别着钢笔。
集市有好几个这样的家伙,牌子上都写着大量求粮食,但其他几人在孙林看来很大可能是二道贩子,孙林不愿意卖,他怕惹上麻烦。
这人一看就是知识分子,怎么也是个大厂的工人。
也不怪孙林势利眼。
哪个时代都是先敬罗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后敬魂。
人家这穿着打扮就是比二流子打扮要靠谱些。
没错!孙林自己就是个双标狗,前面还嫌弃大爷以貌取人呢!
“粮食不好买了哦,现在这年月粮站的粮食都不够供应了吧?”孙林说道
“可不是,去年定量降了一次,今年又降了,从去年的31斤降到了28斤。”摊主闻言回道
听声音摊主年纪应该是个中年。
“28斤?就怕后面还得降哦!”
孙林的话让旁边的摊主羡慕的不行,一个月28斤还少?
他们农村平摊下来,一个月还不够十斤
“对啊,现在工人上班饿的都没力气了。”中年和他瞎聊着,反正没人卖粮。
“不是工厂可以调度吗?先从别的厂或者地方调一些应应急呗?”孙林明知故问道
“调度?别的厂还想从我们这调一些过去应急呢,现在哪里有余粮的?”
“想买多少粮?”孙林忽的小声说道
一句话让刘建设打起了精神,没想到今天在这找到了转机。
“小兄弟,贵姓啊!”中年给孙林点上问道
“叫我大木,老哥贵姓?”
“叫我一声老刘就行!”
刘建设是首都电子管厂后勤部门的一名办事员,这次来嘛,任务就一个,找到渠道采购些粮食。
不止是他,他们部门的所有人包括他们主任现在都在外面跑呢。
国家粮食定量标准降了,但总不能让工人饿着肚子干活吧?他们首都电子管厂并不缺钱、票也不少。
可定量就那么多,多了粮站也不卖啊。
“兄弟,你那有粮?有多少?”
听说有粮,这称呼都变了,小兄弟直接变成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