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朱权盯着手中的税收账目和军情急报,心中满是忧虑。自洪武二十四年就藩大宁,他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在这片土地迅速站稳脚跟。他自幼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熏陶,痴迷兵书战策,对历史、文学、戏曲也兴致浓厚,常与文人雅士谈诗论道,钻研戏曲创作,闲暇时便在王府组织戏曲演出,为大宁的文化氛围添上了独特的色彩。
“王爷,喝口热茶,歇息片刻。”沈书瑶莲步轻移,手持热茶,恭敬地走到朱权身旁,微微欠身呈上,尽显名门闺秀的礼仪风范。她出身名门,父亲沈敬之是应天府通判,兄长沈书禹任职刑部。因政治联姻,她与朱权携手,踏入这复杂的局势。
朱权接过茶浅尝一口,苦涩蔓延,忧虑道:“书瑶,税收调整关乎大宁民生与军队补给,可朝廷至今未批复,实在令人担忧。此次我计划下调农业税和部分商税,刺激农耕与商贸,稳定物价。税收调整要兼顾大宁百姓承受力和朝廷财政需求,幕僚核算过,长远看或能增加税收总额,只是不知如何向陛下阐明。自从陛下推行禁钱用钞,大宁商贸往来得紧跟政策,可百姓和商户习惯用铜钱,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加之武官子弟要响应陛下学习骑射的严令,大宁武官子弟的骑射训练丝毫不能懈怠。”此刻的他,满心都是政务。
沈书瑶秀眉轻皱,福身行礼后,缓缓说道:“王爷,或许可设立官仓,丰年储粮,灾年或物价上涨时平价出售,稳定粮价。对于其他民生商品,组织商会共同调控价格。向朝廷奏明时,详细附上大宁经济发展规划,阐述税收调整对边防稳固和国家利益的长远意义。我兄长在刑部,能帮我们留意朝廷动向;父亲在应天府任职,也能从地方政务角度提供见解。如今《书传会选》《寰宇通衢》编成,此乃文化盛事,王爷不妨在奏明时提及大宁如何借文化繁荣之势促进地方发展,或许能让陛下看到大宁的长远价值,对税收调整方案更易接纳。”她眼神坚定而充满智慧,可内心却在为自己在这男性主导的政治舞台上的处境而暗暗担忧,每一次发言、每一个建议,都要权衡再三,生怕因自己的女性身份而被轻视。在与朱权交流这些政务时,沈书瑶只是基于责任和对局势的判断,心里毫无爱情的波澜,在她看来,这些交流不过是工作层面的往来,与男女之情毫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