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朱元璋到现代 > 第122章 宋濂一对n(2)(1/5)
    另一位文官见状,立刻趁机站起身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宋大人,你仅仅只看到了所谓实用之学表面上的好处,却严重忽略了其对我朝传承已久的传统价值观的巨大冲击。”

    “四书五经所蕴含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是教化万民、维系社会秩序的根本。”

    “一旦将律法、算术这类东西纳入科举,学子们必然会将心思都放在这些功利之学上。”

    “从而荒废了对圣贤经典的钻研,长此以往,社会风气必将变得急功近利,道德水准也会随之下降。”

    紧接着,一位资历颇深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说道:“宋濂啊,你这想法太不切实际。”

    “且不说增设这些科目后,考官从何处而来?”

    “就说考试的组织和实施,将会面临多大的困难。”

    “如今的科举体系虽有不足,但胜在成熟稳定,贸然改革,只会引发混乱,让科举陷入无序之中,到时候选才不成,反而误了国家大事。”

    宋濂神色镇定,目光从容地看向众人,拱手说道:“诸位大人,我理解你们的担忧。”

    “但时代已然不同,我大明如今面临的是百废待兴、万象更新的局面,需要全方位的人才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道德教化固然重要,但仅有道德而无实际才能,如何应对国家在经济、民生、律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律法能规范社会秩序,算术能助力经济发展,农桑关乎百姓温饱,这些绝非奇技淫巧,而是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

    “至于考官的问题,我朝人才济济,朝中不乏精通律法、算术、农桑之人,可挑选他们来担任考官,同时也可从民间聘请有真才实学的贤士。”

    “在考试组织方面,我们可以先进行试点,逐步完善,并非一蹴而就。”

    这时,又有一位文官提出质疑:“宋大人,就算如你所说,可一旦增设这些科目,考试的难度必然大增。”

    “会不会导致能通过科举的人数大幅减少,让天下学子寒心,认为朝廷提高了门槛,断绝了他们的仕途之路?”

    宋濂微微皱眉,耐心解释道:“大人,科举改革并非是为了为难学子,而是遵循‘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力求选拔出更